巴菲特的成功案例


这里先看下巴菲特在90年代投资国富银行的成功案例:

1990年的时候,美国房地产遇到了萧条,当时房价下跌,投资者担心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上的坏账增加。当时,富国银行是加州地区最大的商业地产贷款银行,投资者大量抛售富国银行的股票,到90年秋天的时候,富国银行下跌了50%多。

当时富国银行的市盈率是4.3倍,市净率只有1倍。

巴菲特认为,富国银行的管理层很优秀,经营稳健,贷款的风险是存在的,但是不足以让公司大幅亏损。

富国银行的贷款,假设有一些不良,也就是一两年的盈利就能弥补。只会对短期的收益有影响,对长期收益影响不大。

所以在1990年的时候,巴菲特以1倍市净率左右的价格,持有了富国银行接近10%的股票。

巴菲特所担心的假设发生了,当时房地产市场的萧条,真的让富国银行盈利大幅下降。但是,又正如巴菲特所预料的,出现的亏损也就是富国银行两年的盈利。到1993年的时候,富国银行的盈利又恢复到危机之前了。

但巴菲特并没有始终坚持持有富国银行,而是采取「低买高卖」的投资策略。

(1)1990-1993年,巴菲特多次买入富国银行,平均成本在大约1.3倍市净率

(2)1993-1996年,巴菲特持有富国银行,期间富国银行的市净率大约是1.5-2倍之间

(3)1996-2001年,巴菲特分批卖出富国银行,期间富国银行的市净率在2-3.6倍之间

(4)2008-2012年,期间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富国银行的市净率又到了1.1-1.4倍,巴菲特又继续增持

以上是巴菲特对银行股这种强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方式。---巴菲特《滚雪球》

总体来说,巴菲特是在1.3倍市净率以下分批买入富国银行,2倍以上市净率分批卖出富国银行。

银行是一个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银行业整体盈利好,估值高;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银行坏账多,收益差,估值低一些。

所以采用这种投资方式,比单纯的长期持有银行股要好。

国内的银行以及经济形势



(1)2000年左右,国内经济不好,处于经济周期底部,甚至出现部分地区银行倒闭的情况。当时银行股的估值就非常低,也是1倍市净率左右。

(2)2006-2007年,国内经济形势很好,当时GDP增速高达14%,国内很多银行的市净率都是5-6倍左右。

所以从2000-2007年,很多银行股出现了近10倍的涨幅。

(3)但是过了2007年,经济又开始下滑,到了2014-2016年,经济进入周期底部,银行的整体估值又变得比较便宜。前几年银行还整体跌破了市净率。

(4)2017年前后,稍有回升,之后继续下跌,22-23年很多银行股都跌破1倍市净率,估值非常低。比如招商银行目前只有0.75,股息率达5.4%

对银行股的投资策略不是长期持有,而是:“在低估时买入,在恢复正常估值时卖出”,也就是在股票涨到合适的价格时,就可以逐步卖出了,这个条件并不苛刻,股份行和城商行基本可以轻松达到。所以除了比较某单个银行本身的估值外,还可以不断切换到最低估值的股票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

银行股的简单估值方法


基于银行股过去3年的平均数据,分为两组:

a “三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和市盈率”;

仅仅用市盈率衡量个股是不够的,至少还要参考平均净利润增长率; PE越低越好,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越高越好

b “ROE(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PB(市净率),三年平均净资产增长率”。

市净率从净资产角度衡量当前的估值,净资产收益率衡量运作净资产的能力,净资产增长率衡量公司发展潜力;PB越低越好,ROE和净资产增长率越高越好

总评分=PE/(1+净利润增长率)+PB*100/(ROE*(1+净资产增长率))

评估考虑了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建立在银行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基础上,只能说是简单的定性分析,不代表银行股长期竞争力。

使用方法:贝塔系数小于1的不考虑,然后将购买银行的资金买入总评分较低的四家银行。打算定投的那一日(建议月初)重新计算下评分,看是否需要调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