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DC板块是国内生物医药寒冬之中为数不多的亮眼板块。$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在今年召开的JPM、ASCO等重要行业会议上,ADC药物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不断有收购大单出现。2023年,ADC已成为中国出海授权最多的创新药物,首付款和交易金额占比分别达到58.7%和45.1%。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ADC药物BD出海交易达到22起,首付款总额16.8亿美元,总交易金额合计超过200亿美元。

创新药企中,百利天恒、科伦博泰都因为巨额ADC对外授权交易受到业界关注。瀚森制药、石药集团等企业也有不少ADC药物实现对外授权交易。例如,2022年,科伦博泰生物先后对外授权了9款ADC药物的权益,全年总交易额超过117亿美元,刷新了中国制药企业海外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2023年,百利天恒就BL-B01D1与BMS达成了首付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的协议,单笔交易金额创新高的同时,百利还保留了该药物美国市场的共同开发权益,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大回报。

不同于PD-1单抗时代的高度内卷,ADC药物靶点众多,且适应证也相对分散,可供开发的差异化赛道非常可观。国内ADC药物已出海的管线中,除传统的HER2靶点之外,还覆盖c-Met、B7-H3、MSLN、CLDN18.2、B7-H4、HER3、TROP2、GPRC5D、HER2、nectin-4、CDH6 等多个靶点。

ADC药物研发的持续高景气,也促进了CRO/CDMO需求的快速增长,相关市场持续繁荣。据Frost&Sullivan,2023年,全球ADC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20亿美元,较2018年实现数倍增长,预计2030年还将进一步增至11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普通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外包渗透率一般为30%-40%,而ADC药物整个研发和生产制造的外包渗透率达到70%以上。在目前已获批上市的15款ADC药物中,仅有辉瑞旗下两款药物完全没有寻求外包服务,剩余13款药物中半数以上甚至同时寻求了多名外包供应商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国内ADC CDMO需求有较大增长潜力,各具特色的分子库(连接子库和载荷库)、先进的药物偶联技术以及丰富的服务经验,构筑了国内ADC CRO/CDMO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ADC CDMO企业有近20家,包括药明合联、博腾股份、凯莱英、迈百瑞、夏尔巴生物、皓元医药等,其中药明合联无论是从综合服务能力还是收入规模来看都属于全球头部企业。

说完了基本背景,我们来看一下最近国内ADC领域的热门新闻。作为国内的“ADC一哥”,近日荣昌生物披露了2024年中期业绩:实现总营收7.42亿元,同比增加75.59%。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4.11亿元,同比增长61.82%,环比也实现了24.55%的增长。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款产品的强劲销售增长

科普一下:荣昌生物核心产品泰它西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同类首创(first-inclass)的注射用重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的新型融合蛋白产品。此外,另一款明星产品维迪西妥单抗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ADC创新药、首款获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ADC产品,针对具有大量未被满足医疗需求的常见癌症。后者也奠定了荣昌生物国内“ADC一哥”的江湖地位。

那么,为啥荣昌生物跌这么惨呢?其股价在不到两个月跌逾四成,目前已跌破发行价。

答曰:资产负债率攀升,现金流令人捉急

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3.7%,而在一年以前,这一数据还是26.34%,出现急剧攀升。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荣昌生物货币资金余额为6.76亿元,去年同期为12.64亿元,同比下降46.52%,2022年上半年末为26.6亿元,近年来呈急速下滑趋势。这一情况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情况极为关心。

货币资金下降的同时,荣昌生物负债大幅增加,上半年末,公司负债为30.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3亿元,长期借款13.42亿元。去年同期,公司负债为15.36亿元,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分别为1185万元、5.31亿元。

为啥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一部分创新药企的通病。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风险大,需要经过多阶段的研发和临床试验,这当然给企业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压力。因而,创新药企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撑,用于研发、临床试验、审批、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说白了,资金就是创新药企的血液。

荣昌生物当然也意识到这是个大问题,正筹划定增募资。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19.53亿元,全部投向新药研发项目。不过,荣昌生物原计划的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25.5亿元,于今年7月进行调减,调减近6亿元。

怎么说呢,ADC是条非常好的赛道,这也注定了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让我们祝愿荣昌生物的明星产品商业化之路走好,帮助公司早日走出财报怪圈。

困境反转?比历史上98%以上的时间都便宜,创新药板块或迎布局窗口期

超跌背景下,对于医药困境反转预期高涨。医药较2021年6、7月高点已回调超过三年,补涨需求较高,近日来板块已出现止跌企稳迹象。基本面角度,多家券商机构认为,行业基本面有望从三季度开始改善。

截至2024/8/9,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17.7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5%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8%以上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8/9)。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荣昌生物(SH688331)$$药明康德(SH603259)$#猴痘疫情来势汹汹,A股公司谁能出战?##医药板块大跌,抄底时机到了吗?##医药板块活跃,能否持续?##创新药利好不断,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创新药全链条支持方案通过,哪些股受益?#

买ETF,上东财!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业绩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2024年1-7月-25.1%。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日:2014-12-3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