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1 日,由 WWEC 教育者大会职教联盟、多鲸主办,职教研习社、现代职业教育联盟、软通动力联合协办的现代职业教育高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2 号馆顺利举行。

本次 WWEC 教育者大会现代职业教育高峰论坛以「融合创新,智造未来」为主题,包括 8 位嘉宾分享,2 个项目签约和 2 个话题的圆桌论坛。活动集结全国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杰出企业家,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探索创新路径。

活动伊始,软通教育 CEO 林涛发表致辞。

林涛称自己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新兵」,实际上,从 K12 切换到职业教育,几年走来,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转型和探索经历,以及对当前政策环境和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非常值得分享。

首先,政策利好,充分认可行业价值。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林涛意识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国家的大赛道,而且是鼓励的未来方向。」此外,林涛认为未来教育的竞争将基于能否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能力提升方面提供实际帮助,而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学生提供价值,特别是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由此看来,职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长远竞争力。

其次,表明行业挑战与行业优势同在。林涛承认职业教育存在前期投入大、行业竞争激烈、与 K12 教育相比尚未形成大体量的公司等多重挑战,但他认为自己是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虽然前期可能有投入,但长期来看,随着生源的增加,职业教育具有深厚的护城河;职业教育的竞争激烈对行业也是有益的,可以提升职业技能和劳动力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再次,表达对职业教育未来的积极展望。林涛认识到 AI 对教育行业的深刻影响,关注到利用 AI 提升教育手段、效率和管理的重要价值,指出希望未来能够涌现更多 AI +教育的碰撞。

总体来说,林涛表达了对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思考,对职业教育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凸显了作为软通教育 CEO 的自我鼓励与行业信心。

随后,中关村人才协会科产教城服融合工作专委会秘书长 张善勇发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产业政策》主题演讲,分享了关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话题。

关于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张善勇总结了以下五点:

第一,产教融合将进一步强化。政府和企业将主导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在产教融合园区的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吸引和培养人才。

第二,城市参与,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城市将加入校城融合项目,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教育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同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来提供服务和支持,以解决产业和企业、学校之间合作的难题。

第三,以新型工业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支持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这将是未来产教融合最核心的工作。

第四,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职业教育将从以岗位为核心转变为以人的终身成长为核心,强调生涯式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和持续发展。

第五,职业教育与 AI 的深度融合。AI 在职业教育中将有很广泛的应用,重点一定是将 AI 理论应用于业务场景。

最后,张善勇指出在产教融合中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性,产教融合不应仅仅因为政策的引导而盲目行动,应该提倡根据一百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总结出的规律来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强调,教育和产教融合的价值观应该是相信科学,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指导实践。

职业教育行业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机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出现,现代产业学院有哪些发展与变化?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 高岩带来《新质生产力时代下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与发展》的分享。

站在企业端,看到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机会。第一是行业需要技术人才;第二是国家政策鼓励产教融合企业发展。首先,2022 年的《职业教育法》从法律的规范性上鼓励多层发展,鼓励上市企业和头部企业参与到办学过程中。之后 2023 年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实施方案,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为产教融合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打造新质生产力全链路的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要素,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需要培养能够适应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劳动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与新质生产力岗位需求相对接,通过岗位画像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从教育到就业的路径,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满足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鼓励生态合作模式和开源的的思维方式,与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合作,共享资源,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通过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促进不同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时代下,产业学院的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一是功能的变化,以往产业学院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未来更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通过引产入校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践和生产。第二是教育主体身份的转变,以往高校作为管理者,注重维持学校运营和完成教学任务,现在高校更多地扮演经营者的角色,主动参与产业生产过程的要素供给,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第三是产校企合作模式的变化,以往基于合同的服务模式,重视服务内容和结果,现在则强调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联合体,参与到更广泛的产教融合生态建设。第四是教育形式的变化,以往通常实习实训以完成学分为目的,现在更注重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强调实践与经济收益的结合。另外,在课程和教材的变化,课程更强调高阶性和创新性、教材向数字化和活页化发展。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更新、政产学的结合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职教论坛期间,软通教育与北京城市学院合作共建数字产业学院以及软通教育与迅腾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两场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主任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执行院长王辉与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高岩共同出席了本次「合作共建数字产业学院」的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在未来,北京城市学院和软通教育将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合作。产业学院将依托北京城市学院优质的本地化教育资源和软通动力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软硬件全栈式服务能力,秉承产业赋能高等教育的理念,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领域助力学校优质发展,共同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工程理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左: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主任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执行院长 王辉院长 右: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 高岩

同时,软通教育与人瑞集团旗下的迅腾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 高岩与天津滨海迅腾集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荣强共同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迅腾集团将成为软通教育的重要生态合作伙伴,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产教融合,数字产业更多领域的合作关系,依托软通动力强大的产业背景,为更多的职业院校客户提供产教融合,引产入校,工程人才培养等专业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为职业院校赋能,有效链接行业头部企业的产业资源。

左:天津滨海迅腾集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荣强 右:软通教育首席战略官高岩

通过签约仪式的成功进行,期待这两场合作能够开启双方发展的新篇章,共同勾画职业教育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新愿景,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

人工智能技术对职业教育行业有怎样的影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培养更多的数字人才?创智合力信息科技 CEO 杨勇带来《 AI 重塑未来:大模型时代的多模态人才培养与供给》主题演讲。

杨勇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人工智能+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上海的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显示人才规模接近 30 万,预计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到 2025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缺口预计达到 950 万,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巨大。技术进步和人才发展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了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对于所有职业教育从业者或者对于企业人才培养服务者来说至关重要。

借人工智能看人才驱动价值中的多模态。第一是,人才需求场景的多模态,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第二是,人才主体标签的多模态,指的是人才不再仅限于人类个体,可能包括装置、算法、仿真人等新型主体,这些新的人才主体可能具有超越传统人类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第三是,企业供给适配的多模态,意味着企业在人才需求、定义、画像和能力模型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人才供给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企业对多模态人才的需求。这说明,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才供给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和应用场景。

从企业的维度来看,产业的发展肯定离不开人工智能企业的整体构成和发展脉络。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正在探索如何定义和评级人工智能企业,提出了 AI 的含量这一概念,以衡量企业的人工智能实力。根据企业的技术能力、算力、人才储备等因素进行评级,评估企业承接特定项目(如数据项目、智慧城市项目)的能力。同时,判断和评价的维度也蕴藏着对人才的定义和筛选标准。

人才的评价维度和企业的评价维度相结合,便是企业的AI人才适配的大模型,未来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共同探索。

三节课创始人兼 CEO 后显慧带来《跨越数字鸿沟:产业侧数字人才培养新动能》主题分享,深入讨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使更多人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职业需求。

后显慧介绍,三节课的核心理念是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培养,而不仅仅是职业培训,强调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三节课最初作为一个公益社区开始,后逐渐转型为面向市场需求的教育公司。发现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后,开始提供企业内部的人才发展和职业教育服务。目前提供技术、商业、管理三大类型的课程,每年生产六七千门前沿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在技术应用方面,三节课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课程内容和提升培训效果,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课程制作、个性化推荐和学习效果评估。特别强调 AI 技能的培养,满足企业对AI人才的迫切需求。

他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人才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后显慧意识到,在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过程中,要确保最基层或最前线的员工也能获得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以满足企业或行业的发展需求。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如 AI 、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确保学习内容与个人职业发展相匹配;开发易于访问的线上学习平台,使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学习。

通过分享三节课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产品和服务,后显慧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职业教育中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合作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接下来,上海鸿鼎教育创始人 CEO 、上海市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副会长 朱崇波为大家带来《产教融合下的商科教育创新》主题分享,深入讨论产教深度融合、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等关键议题,展示成功案例,剖析未来职业教育生态的演变趋势。

朱崇波首先分享了她对产教融合的理解。在她看来,产教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校企合作,更是深层次的融合与共生,它要求教育机构、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教学方法与职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鸿鼎教育通过未来领袖项目与全球科技企业合作,提供高管硕士研学项目,通过海外访学、国际研讨会、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员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商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仅让学员们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他们搭建国际化的人脉网络,为未来的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商科教育发展的探讨和创新路径,朱崇波总结如下:

一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把商科教育建立在企业里,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线连接,这种模式强调深度嵌入教育与企业、产业共生共创。

二是课程设置的创新,活案例式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共建课程,将企业的实战经验融入到课程里,摒弃原来的填押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AI的智能学习技术,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带着问题学习,从学习中解决问题。

是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推动产教学科融合。例如鸿鼎教育拥有一支国内外顶尖的学者、商界精英以及高校专家组成的教研团队,不仅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为学员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支持。

四是融合线上线下 AI 学习模式,搭建跨学科、跨场景的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便捷、高效进行学习体验。同时,定期为学生举办线下交流活动,为学员搭建人脉网络,拓展职业空间,更好、更多地培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和复合型人才。

朱崇波指出,商科教育必须进一步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商科教育创新的道路上,鸿鼎教育将继续不断探索和实践。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主任、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执行院长 王辉带来《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高质量数字人才》主题分享,介绍了北京城市学院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在新时代数字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回答了作为高校如何看待高质量数字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城市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战略,探索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认为,数字时代的新质人才应具备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内容资源的创新。

王辉进一步分享了北京城市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做法。学校先后探索了订单班、校企联合培养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2017 年起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引入产业标准,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是建立校企融合型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与企业真正形成深度融合的关系,以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是第一件事情。其次是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模式,产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能够直接满足产业需求、满足产业就业要求的人才。学院提出了以思维培养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课程的循环迭代机制,构建了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并为学生提供了产业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于新时代数字人才的培养,王辉认为,数字化的变革将对教育生态、教育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评价机制均产生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无论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培养都是高等教育最核心的目标,学院也将积极应对AI等新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冲击,扎扎实实做好人才培养。

最后,猎聘人才评鉴与发展中心上海大区负责人 金潇瑶为大家带来《智能时代的新职业:AIGC 技术如何塑造未来工作》主题分享。随着技术进步,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原有的职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金潇瑶介绍了作为求职端对于 AIGC 的人才的一些市场数据分析。根据上半年刚出炉的猎聘的人才大数据显示,与数字化有关系的行业和职位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互联网 IT 作为数字化转型比较重要的行业首当其冲,其余的高端制造、大健康、大能源等领域也蓬勃发展。从细分职位来看,电子通信、半导体、IT 互联网这些技术有关的职位新发以及求职端活跃情况都是比较靠前的。在年薪方面,整体 AIGC 相关职位平均年薪在 Q1 已经达到 40 万,于其他大部分市面上的相应职位,求职端,Q1 投递 AIGC 相应职位的人次同比提高了 90 %多。在职位方面,今年单纯对于技术的投资已经开始缩减,大家更愿意投的是人工智能应用,也就是怎样利用 AIGC 帮助工作。

再次,金潇瑶从人力资源行业的角度谈及 AI 可能带来的变化。包括提升工作效率,自动化处理文本、视频、图片等数据,提高工作效率;AI 技术可以辅助研发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为研发团队提供决策支持;AI 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历史和需求,推荐合适的课程和学习路径;AI 可以自动化执行一些 HR 流程,如筛选简历、初步面试等,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帮助做出更精准的决策;AI 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选拔和培养具有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人才;AI 可以进行全面的个人能力评估,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AI 可以分析求职市场数据,为企业提供关于 AI 和数字化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趋势信息等等。总之,AI 技术在人力资源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主题演讲之后,是圆桌论坛环节。在东海·昌程元宇宙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赵晨伊的主持下,蚂蚁云科技集团解决方案副总裁田野、Llama 中文社区联合创始人曹方咏峥、上海鸿鼎教育创始人 CEO 朱崇波、正保教育集团研发中心首席 AI 数据官张帆,围绕《职业新纪元-技术革新与职业发展的共舞》,展开讨论。

曹方咏峥认为,大模型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转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教研端教学工具的提供、教案的生成,还是从学生未来工具使用等方面都会起到革命性的作用。由于职业教育正处于实践的最前沿,所以它对工具的使用和技术迭代感知非常敏感,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跟随这个时代的技术潮流及时做更新迭代,让人才第一时间适应这样的技术发展的变革。Llama社区提供的开源模型和平台,能够帮助开发者和学生快速掌握最新技术,打破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矛盾。

田野认为,随着 AIGC 的爆发,教育会面临一种颠覆,比如一些就业岗位会消失,一些岗位会出现,尤其跨领域、跨行业的岗位,这就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这种人才未来的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可能是未来一项很大的挑战。蚂蚁云通过教育大模型和智能体,提供教育评估体系,帮助企业挖掘和培养所需人才。

朱崇波指出,商科最大的潜力是在线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获得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利用 AI 个性化学习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从而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是在商科教育上有潜力的另一方面。他提倡跨学科课程设计,将 AI 数字化技能与商业管理等学科融合,并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张帆指出,现在职业教育的人群大幅增长,但是又比较分散,加上国家各种政策红利的刺激,使得用户群体在不断下沉,因此,为大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至关重要。从 AI 的角度来说,教育本身是很严谨的东西,但大模型可能会存在对用户意图的误解,出现一些回答不准确的情况,AI 本身跟职业教育的结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正保教育正在利用 AI 技术,结合行业垂域大模型,提升教学、教研团队的服务效率,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规划以及答疑、督学等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通过圆桌论坛上各位嘉宾的分享,可以看到,无论是开源社区、大模型技术、跨学科课程设计,还是个性化学习服务,都在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持。未来,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在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的主持下,网易有道智慧教育高职业务总经理宋维衍、青云美职 CEO 刘成、软通动力教育首席战略官高岩,围绕《职教新航道:产教融合与出海实践》主题,展开讨论。

宋维衍作为网易有道的代表,介绍了网易有道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多元化业务探索。依托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网易有道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产教融合赛道开展数字媒体、数字电商、数字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合作。宋维衍指出,在推动践行产教融合引产入校的过程中,产业端与教学端存在效率和项目管理上的矛盾,但有道通过建立教学-生产标准,引入虚拟项目发包和工作坊机制等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夯实引产入校与人培方案的融合。同时,他强调在技能教育之外,学生的素养培养同样重要,从而实现更全面、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

刘成作为青云美职的 CEO ,分享了公司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共建和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的经验。刘成提到,通过真实项目制教学和评价系统,公司推动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他还介绍了公司在职教出海方面的尝试,包括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以及对东南亚国家的职业教学内容和成果体系的输出。刘成认为,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找到行业增长稳定、对职业院校学生有需求、薪资中等偏上且有行业大甲方支持的企业。同时,他也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刘成看到了人工智能 AIGC 技术的应用潜力,并分享了公司在人工智能教学服务方面的探索,包括研发教学体系、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以及建立实训基地等。他期待通过这些措施,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岩作为软通动力的代表,在讨论职业教育出海时,从软通公司的三个主要需求出发,阐述了教育出海的策略和实践。首先,软通在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的业务需求,推动了与当地院校的校企融合和专业共建,以培养运维人才;其次,软通作为国内和国外院校的桥梁,正在协助进行职教项目输出,包括标准化建设和课程统一;最后,软通旨在为国内学生提供海外工作机会,以应对国内就业市场的挑战。高岩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双重重要性,他提出,通过与学院深度合作,调整课程和实训,筛选并培养学生以满足企业需求。高岩指出,软通在东南亚的布局,旨在引领职业教育出海,满足当地对AI和数字化能力的高度关注和需求。他认为通过与当地院校的产教融合,不仅可以输出中国的优质教育和产业案例,还能为软通的业务线输送人才,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姚玉飞作为论坛的主持人,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强调了职业教育比 K12 辅导更需要敬畏之心,并呼吁行业同仁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和教育出海的未来。姚玉飞还提到了多鲸资本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活动和计划,包括数据标注、职教高项目和职业教育联盟的组建,体现了行业对于产教融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本次大会中,我们聆听了 8 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见证了 2 个重要项目的签约,以及参与了 2 个话题的圆桌论坛。通过本次大会,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我们相信,通过本次大会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同开创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

(如需嘉宾演讲PPT,可联系多鲸小助手【duojingxzs】)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