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根据*ST超华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并于8月19日被摘牌。

据悉,*ST超华主营高精度电子铜箔、各类覆铜板等电子基材和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中,铜箔在锂电池中充当负极材料载体及负极集流体,是锂电池的重要材料。公司2009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7年至2021年,*ST超华保持稳定盈利,每年归母净利润均在数千万元。但2022年后,*ST超华由盈转亏,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归母净亏损分别达到3.35亿元、5.38亿元和0.22亿元。值得指出的是,截至7月3日,*ST超华及子公司在银行累计的逾期债务合计5.19亿元。

自2023年以来,受锂价波动影响,锂盐行业和电池化学品行业利润下行严重。2023年,在109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只有42家营业收入正向增长,占比不到40%;22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仅20%。

寒冬之下,锂电退潮的迹象还在扩大,产业的形势逐渐严峻,不少跨界锂电或者涉足锂电材料的上市企业已率先扛不住这轮周期,接连倒下了。



01

中银绒业:8月12日被摘牌

曾多次披星戴帽,期间靠变卖资产、破产重整等手段保壳,被称为“A股不死鸟”的中银绒业也走向了退市摘牌的命运终局。

8月11日晚间,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并将于2024年8月12日被摘牌。

在2024年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中银绒业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8月2日,中银绒业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资料显示,中银绒业成立于1998年,2000年在A股上市,主营业务为羊绒和羊绒制品贸易,2019年启动破产重整跨界新能源。在剥离不良资产后,曾构想全面转型新能源业务,从上游锂矿,到中游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造,再到锂电池下游应用,展开全产业链布局。

锂电池正极材料布局上,2021年初中银绒业以并购方式控股了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租赁具备了年产4200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同年12月,中银绒业拟收购四川鑫锐恒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8万吨/年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

2022年11月,中银绒业以2.77亿自有资金,收购了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70%股权,将布局延伸至石墨制品领域。

然而,中银绒业在磷酸铁锂和负极材料领域的大力布局并未赶上好时机。自2022年年底以来,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断崖式下跌,负极材料市场竞争白热化,而中银绒业有超七成收入是来自新能源相关业务,这导致中银绒业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且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1.35亿元。

其中,万贯实业的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关键原因。2023年,万贯实业贡献净利润未达到业绩承诺,造成中银绒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1亿元。

在被终止上市之前,中银绒业还曾尝试通过回购股份进行自救。5月5日,中银绒业宣布,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至4000万元回购股份;8月5日晚间,中银绒业披露,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已实施完毕,累积回购金额约3942万元。

值得指出的是,中银绒业是深交所首家非ST退市股。


02

并购踩雷,新纶新材净亏损连年增高

8月9日,ST新纶公告,公司于2024年8月9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新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资料显示,ST新纶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外包装材料--铝塑复合膜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2010年登陆深交所上市。上市后这十余年,公司经历过多次募资、并购、业务转型,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业务和光电材料业务。其中,新能源材料业务主要生产锂电池铝塑膜,系公司2016年并购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凸版印刷旗下铝塑膜业务后发展而成,客户已覆盖了大部分国内外电池龙头企业。

据ST新纶此前发布的消息,公司2023年出货铝塑膜2312万平方,支撑了60万台DMI(混动)新能源汽车的装机需求;预计2024年铝塑膜出货量将大幅提升至4500万平,支撑膜出货150万平方。

不过,一直以来ST新纶业绩并不乐观,大肆并购,连年亏损,2020年至2023年,公司连续四年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47.38亿元,2024年一季度继续亏损8055.92万元。且经证监会调查,在2016年至2018年,ST新纶还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

基于此,ST新纶自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并从5月开启连跌。在股价逼近退市红线时,公司也曾一度尝试启动重整,包括与格力集团旗下格力金投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但最终还是走到了退市这一步。



03

多只锂电股退市敲响警钟

上述三家企业只是近期锂电企业退市的缩影。实际上,自去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余起锂电产业链项目暂缓、终止,募资金额收缩,扩建项目同比大幅减少。同时,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多家锂电相关上市公司也站在了退市边缘。

3月18日,上市公司*ST新海“暴雷”,将被强制退市。

资料显示,*ST新海跨界布局锂电已经有近10年之久。其通过参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到碳酸锂、电池模组、电解液添加剂等业务项目中。2023年10月底,*ST新海还在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公司业务一直在正常进行中,数据中心和锂电材料业务订单充足,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公司前期部署逐步落实,公司的发展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5月13日,贤丰控股的股价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存在触及"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退市情形的风险。

截止到2024年,在新能源业务上,贤丰控股虽然涉足该领域多年,但业务进展始终非常缓慢。2022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尚且为0元。此前上市公司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贤锂业3万吨/年工业级碳酸锂建设项目的推进进度整体比较缓慢,而控股孙公司贤丰新材料科技(宜昌)有限公司相关项目也进展不顺。

5月17日,保力新(*ST保力)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 创业板 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已自当日开市起停牌。

资料显示,*ST保力前身是坚瑞消防,公司2010年在创业板挂牌。2016年,坚瑞消防以6倍估值的超高溢价,斥资52亿元成功收购沃特玛进入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随着今年4月退市新规正式实施,A股正在加速形成常态化退市格局,应退尽退。其中,“面值退”成主流退市方式,因财务造假及业绩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个股也相对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迄今沪深市场“面值退市”公司数量超36家。

此外,今年以来,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有多家IPO申请终止,并且大部分为主动撤回材料。

新能源行业新周期下,龙头凭借深厚的家底尚能周旋,而那些本身就危机重重的公司,不少已经显出疲态,甚至走向退市。尤其部分跨界企业,没有独特的技术,更是很难深度参与一个新的行业并且获利,提前出现在退市名单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