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九停牌以后,有一个现象一直困扰投资者:那么多银行为什么同意股权质押?有人说是补充质押,是新债还旧债,还有说是给企业补充经营资金,笔者认为二种情况都说得通,
      但需更正一下,“补充质押”说法不对。补充质押是指当原先质押物的价值低于设定的质押值时.,债务人(洪九或者邓本人)无法履约时,债权人(原质押银行)要求增加抵押物的价值(追加抵押物),这对洪九公司不适应,因为老邓之前没有质押过类似股权等物权,否则必须要公告的。

老邓的质押目的是以自己内资股权抵押给银行,借钱给公司使用,至于如何使用那是公司的事情,至少一点可喜,老邓与公司“一荣俱荣、一枯俱枯”,二者捆在一起了。
        第二个可喜之处,就是银行看到(知道)了年报不错,最起码“还说得过去”

银行一方作为质权人其风险控制部门应分析研究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洪九生产经营,供货订单和销售情况,最重要的考察企业财务状况 ,包括财务报表,特别是银行流水是否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同时还要要留存企业审计报告,这是“行规”。那洪九审计报告一直没有预告,哪里谈得上留存?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审计所可以出一个类似“带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情况”的简易函件给洪九,洪九再提供给银行,也算替代即将出台的审计报告了。银行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次就算见到一个“带病”的兔子,也可以“撒鹰”的。
        洪九自4约22日至8约19日质押2.5亿内资股,贷款(授信)合计14.58亿人民币(15.8亿港币)均价6.5元人民币(7元港币),可见12家不同性质的银行是看好洪九公司还款能力才给出这么多资金的。
        那可悲之处在哪里?笔者认为,那就是投资者利益大大缩水。也许有人问,银行看好洪九怎么会与投资者利益背道而驰?这里面就是一个投资回报问题,一个公司在不亏损情况下,业务量大与带来的收益往往成反比。洪九目前状况就是这样,高昂的财务支出,不停的诉讼纠缠,不停的催要回款等等,这样折腾,利润在不停的流失。银行支持只能说帮助洪九支撑企业而从回收款中拿回利息收入和本金,一年后再做定夺(质押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年),一年内洪九绝对不会倒下,这是银行看中的,对长期的投资者而言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大家的持股成本是较高的。明年质押纷纷到期后,还能再有新的质押吗?
     唯一能让投资者获利的就是公司停摆,顺利收回所有应收款,拿出更多的钱,更高的价格私有化退市,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注册地相关部门这道关就过不了,税源经济是第一位的,那低价少钱的私有化可能性还是有的。
       在目前全国水果生意不好做,进出货渠道太多太多,主要的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也逐步向低端水果看“靠拢”,行业参与人不计其数,无法形成龙头和风向标企业,更谈不上垄断了。BGY例子摆在那里,洪九目前虽然比BGY好一些,那洪九的未来会怎样?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