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讯,自8月9日东方财富披露第一份上市券商半年报以来,目前已有8家券商股公布了自己的“期中考成绩单”,加之此前公布了业绩快报的券商,截至8月27日已有15家券商股的业绩对外披露。在这15家券商中有13家营收下滑,有10家归母净利润下滑。

于23日晚间披露了半年报的“广西券商第一股”国海证券,因归母净利润暴降超60%,在上述15家券商中垫底而格外引人关注。

营收和净利双降

核心业务均下滑

上半年国海证券实现营收19.25亿元,同比下滑7.33%;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滑63.45%。

营收下滑的原因何在?“受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权益投资、投资银行等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同时报告期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导致整体收入下滑。”

上半年国海证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7.73亿元,同比下滑18.37%;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3.36亿元和0.3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7.98%和71.07%。

报告期内国海证券的收入、支出主要来源于财富管理业务、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即投行业务)、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细看各项业务板块,财富管理业务是国海证券的最大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48亿元,同比下滑9.37%;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3.69亿元,同比下滑10.71%。

国海证券2023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自营业务爆发。不过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也“哑火”,其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收入2.48亿元,同比下滑了11.42%。具体来看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同比下滑了7.98%和71.07%。

投资管理业务方面,上半年收入为3.12亿元,同比下滑了35.76%。在投行业务上,国海证券的收入为0.15亿元,同比下滑67.74%。综合历年数据可以发现,国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2020年-2023年,该公司旗下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分别为4.25亿元、3.6亿元、2.02亿元、1.65亿元。其中2023年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创2013年以来新低。

需注意的是,投行业务收入下滑的背后,国海证券已经多次陷入重大财务造假案件,而且频频收到监管罚单。

造成国海证券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营业支出的增加。其营业支出同比增长12.96%,主要因信用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成本增加。

半年两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股票质押式回购频频“踩雷”

本月初国海证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同时,也对外披露了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46亿元,将减少本期利润总额1.46亿元,减少本期净利润1.09亿元。主要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中,融资人未按照业务协议约定履行购回或补充质押义务造成了减值损失。

这不是国海证券今年内首次计提。

4月29日,国海证券宣布一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575.05万元。该次计提直接导致公司一季度利润总额减少6575.05万元,净利润减少4931.29万元。

也就是说,国海证券半年时间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12亿元,净利润减少1.58亿元。在上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成为高频词。在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的诉讼案件中,有14项与“质押式回购业务”相关。若这些业务中的本金无法顺利收回,将直面资产减值的挑战,可能侵蚀公司净利润,无疑备受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国海证券自2018年以来已至少15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7.68亿元,致使净利润共计减少13.27亿元(包含2024年的两次计提)。此种情况下,国海证券面对投资者“公司连续几年都有计提,是否存在较大财务风险”的提问,回答表示“公司经营正常”。

股票质押业务属于券商为客户提供融资,由于这类融资风险存较不确定、利率较高,是券商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股票质押的风险是股票价格的市场波动,一旦价格走低,客户又无法补充质押,就可能会被强制平仓,而在强制平仓的过程中,股价可能继续下跌,给券商带来不仅利息上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本金。”

频繁的“股票质押式回购”背后,是国海证券多年前埋下的“雷”不断“爆炸”。

国海证券去年年报披露的24项诉讼、仲裁中有14项(同一诉讼对象算一项)涉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国海证券均为起诉方。举例来说,国海证券在年报中称“公司起诉何某某、唐某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同违约纠纷一案”,虽未直接挑明具体是谁,但根据其公布的案号再综合过往的媒体报道,可以知道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创始人、前“浙江女首富”何巧女曾于2018年5月15日与国海证券开展了股票质押业务,共涉及质押公司股票5920万股,由于何巧女未能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质权人向法院申请对何巧女持有的公司股票进行轮候冻结。

相关判决书显示,何巧女持有的东方园林股票2.02亿股被冻结,其中4110万股质押给了国海证券,而唐某为何巧女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但由于二人未履行生效判决,国海证券向法院申请执行,2023年12月4日,南宁中院决定立案执行。

整体来看,这些诉讼进展不一,国海证券陆续收到执行款,例如收到起诉某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同违约纠纷一案,2023年1月收到邕宁区法院划付的1.84亿元执行款;或是起诉陈某某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同违约纠纷一案,2022年11月收到南宁中院划付的361.3元执行款等。

业内人士指出,券商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中频“踩雷”,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公司在该领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质押比例。高质押比例意味着一旦股价下跌,公司可能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而频繁“踩雷”,也是对这家公司内控能力的检验。

55.5亿“胜通债”旧案余震未了

在去年年报披露的24项诉讼里,另外还有包括民生证券、恒大人寿、国元证券等6家金融机构因“胜通债”批量起诉国海证券,涉诉金额达5.45亿元。

对于国海证券来说,近10年来有两次负面事件震动业内。一是胜通集团2015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债券,国海证券作为主承销商签发了核查意见,并于2016年签订承销协议,担任“16胜通01”,“16胜通03”,“17胜通01”的主承销商。

2018年,胜通集团突发债券违约,偿债能力恶化并向法院申请破产。一起金额高达615亿元的财务造假大案逐渐浮出水面。2021年下半年,胜通集团已有9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债券违约余额55.5亿元。国海证券和粤开证券合计承销的6只胜通集团违约债券,涉及金额合计41亿元。

2022年3月18日,作为主承销商的国海证券因“未勤勉尽责”,存在虚假记载受到监管部门处罚,被没收1798万元承销费用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016年底,国海证券原资管业务团队负责人张杨、郭亮因伪造公司公章,在外开展债券代持交易牵涉20余家机构,涉及假公章的协议规模约200亿元。“萝卜章”事件发生后,国海证券的资管、经纪、投行三大业务被监管部门同时停摆一年。

此外,金通灵在2017年-2022年期间以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的方式,连续六年财务造假,在这期间还多次进行包括定增、发债、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包括国海证券在内的四家券商竟对此无一察觉。

多次陷入重大财务造假案件,让国海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从今年的半年报里,不仅可以看出国海证券几大核心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也可以发现伴随着业绩的滑坡,国海证券的营业部数量和员工人数也出现了缩减。

截至报告期内,国海证券设立了31家分公司,拥有证券营业部88家,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员工总人数3485人(含经纪人496人)。而截至去年底时,其设立了30家分公司,并拥有证券营业部90家,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员工总人数为3691人(含经纪人560人)。

在业绩下滑的半年里,国海证券证券营业部缩减了2家,员工人数减少了206人。

解决国海证券内部的种种痛点,或许需要“老国海人”的主动担纲。今年2月,国海证券宣布度万中担任新总裁。其早在2003年加入国海证券,拥有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媒体认为,度万中如何更好整合公司资源,促进财富管理、机构销售、投行等业务领域的共同发展,值得期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