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一、

DeepSeek的出现震惊了世界,全球资金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A股、港股上演史诗级别反转行情,尤其中概、TMT等科技资产,进入牛市行情。

但由于过去3-4年,大多数人已经被熊市虐得伤痕累累,面对这轮行情普遍陷入“追高怕风险,不追怕错过”的矛盾心理中。

我们之前分享多次买入基金组合、中概、可转债、海外债等资产,收益颇丰。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坚持逆向思维,善于低位抄底,完整把握住了过去一年的底部:

但是,就像上图显示的,我们近一个月几乎没买,踏空了……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之前反复提到过的——新鲜出炉的经验总结,往往会指导我们马上犯错。

从上证指数看,自2021年高点至今,一共有5次底部。

前4轮探底过程,每一次都是伤害,且一次比一次伤害深。所以这4轮底部所换来的鲜活经验就是:涨上去了一定要卖,否则就会跌回去,不要指望市场一直给力。

但投资的残酷在于:最热乎的经验往往是下一次错误的开始。当你总结出涨多了就卖、回本就卖经验后,牛市真正开启了。

投资领域的经验,有一种独特性:依据价格波动规律总结的经验往往具有滞后性、误导性、表面性,因为它是基于价格这样的表现总结出的规律,无法反应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每一轮熊市底部时,闯进多数人头脑里的规律一定是悲观的股价波动规律,带有明显的熊市色彩。残酷的是,每一个牛市,都始于这样的熊市:当人们都以为是一次普通的熊市反弹、因而减仓操作后,市场就不断上涨,用新高告诉你:这次牛真的来了,这次是反转,不是反弹。

今天的教训,是明天错误的开始。

当今年行情自1月13日开始“反转”后,很多人都在忙着减仓,而不是右侧加仓,我们虽然也有发车,但相比之前的频率低了很多。回头再看近一年买入的时间点,问题就来了:既然去年11月、12月比现在高的时候我们都加仓了,为什么这次怂了?

因为,我们内心已经经历了5次底部,去年11月以来的回撤是对许多投资者再一次的摧残。

而我们,也受了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来源:

一是市场。市场5次探底,对于多数人的影响,每次都是边际递增。而从业者的我们,要理性、冷静很多,不会因为探底次数多就悲观边际递增。但是悲观的总量有时候增加了。什么叫有时候增加了?对一个专业投资者来说,当他看到市场多次探底、尤其是本轮熊市第3次、第4次探出新低时,往往是兴奋的,变乐观了。但是,市场短期可能也随时可能继续探新低,因此也会保留一份谨慎,没法纯粹的乐观。

二是来自于投资者。被人信赖是一件幸福开心的事,但同时也是责任和压力。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想让投资者失望。近一个月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回调。此时,许多人按照过去3年总结的五次探底经验,非常想减仓,也会把这种情绪通过提问等方式传递给我们。如果此时我们不但没减仓,反而追涨了,那么肯定会引来很多失望。当然,如果后续持续涨了我们减了,那么也会被批评。一切都根据结果来。这显然让我们陷入了被动境地,因为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因为我们无力提前判断短期到底是否回调。

今年这轮上涨行情着实有点变态,一般来说,一个月时间,中间会有一波起码2%的调整,但是这次就是没有。所以,不是我们不想加仓,而是我们期待的、过去三年多无数次上涨久一点就回调的规律,这一次失灵了。我们也不是不知道这段时间长期投资价值没问题,但是我们也觉得五次探底、大家的耐心到了极限,也不希望买了就跌,因此做了偏主观的短线判断,这和去年11月、12月基于长期加仓的逻辑有所不同。

概括起来,原因出在经历这么久的熊市、5次探底,我们虽然是抄底猛士,但在环境熏陶下,也有了一定程度熊市思维,也受到了来自用户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在近期做决策时,过多使用了逆向思维,弱化了基于估值的长期逻辑和顺势而为的思想,因而遭遇踏空的痛苦。

二、

踏空不可怕,重点是现在怎么办?

昨天市场又涨了,尤其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大涨4.47%,今年以来上涨33%,早已突破去年10月高点。今天恒生科技虽然一度跌3%+,但尾盘还是V了回来,跌1%左右。

面对如此强势的市场,如果现在入场,是不是会像2021年一样,“又”会被套在高位?

当前市场还能不能上车,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

1、估值。A股当前估值温度计31.96,仍处于中长期偏低位置。港股方面,恒生科技市盈率24.69倍,市净率3.25倍,分别处于指数成立以来的29.68%、67.36%分位点,绝对值和历史分位都处于偏低位置。

从估值看,未来市场继续向上的概率较大、空间也不小。

2、趋势。结合基本面、政策、技术面、资金面,我们认为这轮上涨,大概率是反转:即市场从过去三年多的熊市中已经结束,自2024年9月起新的一轮牛市已经开始近半年了。

趋势一旦形成,往往难以逆转。除非遭遇黑天鹅,否则趋势的力量会使本轮牛市行情持续演绎。

3、短期过热现象。虽然近一个月我们因为谨慎踏空了加仓机会,但是不能否认短期结构性过热现象确实存在,且也不能因为没下跌否定当时存在下跌的可能。

这一轮行情主导是科技。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继续走高,热门主题的超额换手率和成交占比已处于历史极高分位。据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跟踪,2月21日当周,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行业的超额换手率分别为30.1%、20.0%、13.2%、10.7%,分别位于2014年以来99.8%、98.5%、97.7%、90.5%的绝对高分位数水平。

最近3周,A股TMT板块周度累计成交金额在全A占比分别为45.0%、45.0%、44.1%,位于2014年以来99.4%、99.2%、99.1%的极高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成分股的周度累计成交额在全部港股中的占比分别为49.0%、51.6%、54.2%,位于2020年以来97.4%、98.7%、99.1%的分位数水平。

所以,这个时候不建议大家参与这些位置过高的品种,对他们保持一份谨慎。

总体来看,考虑到估值水平、基本面变化、政策发力和当前趋势,我们继续看好当前A股、港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目前位置依然可以布局。

(短期随时回调,随时存在大跌可能。也随时存在继续上涨可能。)(无法判断。)

特别提示:

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混合A(OTCFUND|003413)$ $财通价值动量混合A(OTCFUND|720001)$ $大成纳斯达克100ETF联接(QDII)A(OTCFUND|000834)$

#英伟达业绩、指引均超市场预期##中国银河再度涨停!大涨逻辑是什么?##股市怎么看#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