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本周指数点评

上证指数近5日涨幅-1.72%,市场在连续6周上涨后迎来调整,幅度稍大,但是不改趋势;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表现来看,小票尽管回调但是情绪仍然浓烈,大票也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流入情况,总体大小盘均衡;

科创50、创业板指数近5日涨幅分别为-1.46%和-4.87%,仍然保持看多情绪,板块内切换;

中国: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0年),收于1.7542,较上周增加2.92BP。

美国:国债收益率(10年),收于4.24,较上周减少18BP。

内参观点

(话题+发言人,名次不分先后)

1. 股市看多情绪延续,预计两会后将迎来调整(星源系列)

维持股市看多的基本逻辑,尤其是对两会的预期反应。周五的回调为正常的获利了结,市场需要一定的调整。日线来看,主要指数已接近支撑位,短期内即使不马上反弹,支撑性较强。整体上,预计两会后的一至两周内,市场情绪将继续维持看多,尤其是在成长股的选择上,重点关注AI、机器人等科技领域。两会期间,医药原研药等成长型大盘股可能表现更为突出。3月中旬两会后市场可能出现短期调整,但预计这种调整将持续到4月,春季行情将在调整后迎来新的高点。市场需要经历惯性上涨后才会见顶,进入5月和6月的调整期。

2. 原油支撑有效与农产品调整提供建仓机会(晨鸣系列)

当前市场未见显著反弹,但前期支撑位仍有效。原油短期关注是否能突破70美元上方,若突破,符合预期可继续持多单;若未突破,则反弹力度有限,建议保持多头观点。农产品板块外盘回调较大,但内盘依然坚挺,情绪偏多。此时是较好的建仓时机,尤其是美豆、玉米和小麦等品种,建议继续维持多头。化工板块前景看多,稳步上涨。贵金属回调显现,可能进入中长期顶部区间,短期不宜追涨。钢铁板块虽大幅波动,但整体维持看多,重点关注热卷和螺纹钢的多单。国内股市波动较大,建议保持看多,但参与方式上可通过卖出看跌期权赚取波动率溢价。

重要新闻汇总

(宏观经济动向-政策、数据、趋势、事件)

1、科创板扩容与融资支持政策: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评:科创板将迎来更多优质民营科技企业的上市,预计2025年IPO数量显著增加,推动半导体、新能源及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的扩容,投资者将有机会接触更多优质标的。此外,估值体系的优化和并购重组规则调整有望激活产业链整合,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带动核心技术企业的价值重估。然而,过快的IPO节奏或并购重组业绩对赌风险,可能引发短期流动性压力与商誉减值隐患。

低利率环境延续及政策支持将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对于高研发投入的科技成长股有利,可能提升其DCF估值并减轻负债企业的财务压力。政策还将加速中长期资金入场,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资金流入科创板,提升头部科技龙头股的流动性溢价。但需关注政策引导下,市场风险偏好分层加剧的趋势。符合国家战略的企业将享受估值溢价,而商业模式创新类企业的估值可能面临压力。

投资策略建议方面,建议重点布局科创板的权重行业,如半导体设备、创新药和工业母机,同时关注并购重组活跃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选择上,可配置科创50ETF、双创基金等指数产品,关注券商投行业务龙头。为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可以通过ETF期权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2、英乌战略合作深化:国防、能源与大宗商品的潜在机会与风险

评:在乌克兰与英国签署贷款协议后,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军事市场需求,尤其是国防工业中的无人机和电子战设备等领域。这一趋势可能利好中国的国防出口,但需注意地缘紧张加剧可能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与此同时,能源价格将受到持续冲突的压力,尤其是在黑海地区能源运输受扰的背景下,俄罗斯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进一步影响全球能源价格。中国能源企业应关注欧洲天然气的替代需求,并投资LNG相关板块,但价格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全球矿产供应链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美乌矿产协议未达成的情况下,乌克兰的锂、稀土资源开发可能推迟,全球资源短缺加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如电池、光伏)需加速布局替代矿产来源,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农业板块则受益于乌克兰长期化冲突对粮价的推升,尤其是种业和农化板块,但需要警惕输入性通胀对下游食品加工业的利润挤压。

短期内,投资者应关注国防、能源及农产品板块的事件驱动机会,快速进出,规避因冲突突变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中长期则建议布局新能源矿产替代供应链、农业科技以及跨境支付技术等领域,同时增配避险资产,如黄金和人民币债券,进行地缘风险对冲。未来还需密切关注美国大选后对乌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促进和谈过程中的角色,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3、PMI回升:制造业复苏信号与结构性投资机会

评:2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0.2%,显示出明显的景气回升,可能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大盘上行。根据历史数据,PMI连续三个月高于50%通常伴随股市上涨,机械、钢铁等周期性行业或成为资金关注重点。大企业PMI回升至52.5%,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增长显著,表明头部制造业企业产能恢复较快,订单充足,重点关注装备制造、工业机械等行业龙头。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也可能受益于大型企业的补库存需求。然而,中小企业PMI低于50,需警惕细分领域(如轻工、纺织等)的业绩压力。

在行业景气度传导方面,生产端修复较为明确的领域包括汽车、家电以及新能源、半导体行业。随着供应链恢复,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出货量可能增长,政策刺激消费将带动比亚迪、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受益。新能源与半导体相关企业亦有望受益于高技术制造业扩张。风险方面,原材料库存低于临界点,后续需求不足可能引发周期股回调;PMI回升过快可能引发通胀担忧,央行收紧流动性可能给高负债制造业带来融资压力。

短期策略建议关注沪深300指数ETF(由于大型企业权重较高)及工业机械主题ETF,以捕捉PMI回升初期的贝塔收益。此外,出口链标的(如家电、电子等)可能受益于新出口订单改善。中长期布局建议聚焦供给侧优胜劣汰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关注两会后可能的稳增长政策(如设备更新与高端装备制造)。

后续需跟踪的指标包括3月PMI数据,验证复苏持续性;中小企业PMI回升情况,关注扶持政策对其影响;以及非制造业PMI联动性,若服务业同步回暖,将强化经济复苏预期,可能带动消费板块表现。

4、美国通胀趋缓与美联储政策预期:汇率与板块影响分析

评:美国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6%,符合预期,显示通胀增速趋缓,尽管环比增长0.3%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短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市场可能将维持对美联储“谨慎降息”的预期,预计首次降息时点集中在6月。美元指数可能保持强势,人民币汇率承压,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积极性受限,北向资金短期波动加剧。

从行业影响来看,黄金板块可能面临压力,美元走强与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可能导致国际金价延续调整,国内黄金股与黄金ETF可能面临抛压。受人民币贬值压力影响,机械、电子、纺织等出口型企业可能受益于汇兑收益,但全球需求疲软可能对订单造成拖累。高估值的成长股,如A股科技和新能源板块,若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可能面临估值扩张的限制。

国内政策可能在外部流动性压力下进一步宽松,如降准降息或财政刺激,基建与消费(家电、汽车)等内需驱动板块可能受益。如果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外资回流可能推动A股核心资产(如白酒、医药)反弹,但需要关注国内经济复苏的力度。

风险方面,需警惕通胀反复的风险。如果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反弹,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全球流动性收紧可能对风险资产形成冲击,A股外资持股较多的板块(如食品饮料)需警惕。地缘政治与政策博弈,尤其是美国大选年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扰动市场情绪,尤其是贸易摩擦对出口链的潜在冲击。

综上,短期内需警惕美元走强与外资流出压力,关注出口链和内需政策受益板块;中长期若美联储降息路径明确,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回升,带来布局机会。投资者应平衡防御性与结构性机会,配置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如公用事业)以应对波动,同时择机布局超跌成长板块。

5、央行流动性收紧与货币政策工具切换:短期资金波动与板块影响分析

评:近期央行通过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和3000亿元MLF操作,显示出其在流动性管理上的收紧趋势。2月逆回购净投放缩量,且MLF操作也有所减少,标志着央行正在实施“量缩价稳”的流动性调控模式。尽管总投放量较高,但实际净投放力度减弱,这可能导致资金面紧张,资金利率(如DR007)阶段性上行,进一步抑制高杠杆行业的投资情绪,尤其是房地产和部分制造业。

从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来看,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逐步替代MLF,暗示未来LPR调整可能更多依赖银行资金成本变化,而非政策利率的直接驱动,这或许会降低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同时,央行暂停国债买卖操作,旨在控制长债收益率的过快下行,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长债收益率的波动风险可能会加剧。

在二级市场方面,央行政策收紧可能对板块产生不同影响。银行板块将呈现分化趋势,国有大行可能因稳定的中期资金供应而受益,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但中小银行依赖MLF的资金成本将上升,净息差承压。权益市场则可能呈现风格切换,高股息板块(如公用事业、煤炭)将成为资金的青睐对象,而成长股,尤其是高估值的科技与新能源板块,则可能面临流动性收紧带来的估值压力。

政府债相关机会方面,央行表态支持政府债发行,若财政政策加码,基建产业链(如建材、工程机械)可能会迎来阶段性机会。但同时,地方化债的进展可能对城投债风险传导产生影响,需密切关注。

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包括央行在“以逆回购替代MLF”的政策路径上如何调整,以及美联储政策对国内宽松空间的外溢效应,可能对外资流入A股产生影响。此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特别是政府债发行规模和特别国债的落地情况,将决定央行是否需要进一步通过降准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

6、特斯拉软件更新:智能驾驶产业链迎来机遇与挑战

评:特斯拉宣布在中国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这一功能的优化依赖于高精度地图、传感器与算法技术,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短期内,四维图新、韦尔股份、商汤科技等公司将从中受益。此外,智能驾驶的技术竞争将重塑整车企业格局,特斯拉若能够超越竞品,可能提振销量并推动FSD选装率,但若功能体验未达预期,可能削弱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国内车企将面临压力,理想汽车、小鹏和比亚迪等公司需加快技术迭代。而华为与特斯拉的合作可能成为行业新亮点,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政策风险方面,L2+级别的监管趋严可能影响行业发展,尤其是若发生事故,监管可能收紧,影响商业化进程。

投资策略上,短期可能受消息刺激上涨的无人驾驶概念股需警惕估值泡沫,建议关注具备技术落地能力的企业,如四维图新(地图数据)、德赛西威(域控制器)和中科创达(算法开发)。长期来看,智能驾驶技术渗透率有望提高,但技术迭代与合规成本将加剧行业洗牌,优选具有技术护城河和本地化优势的公司。

 本周小结

本周近5个交易日陆股通参考大单流出资金-2357.62亿元。两市成交量维持高量。

本周市场如期出现调整,但是过快的调整反而使得场外资金仍有增配动力,此外本周除了临近两会使得部分博弈资金提前了结以外,也有全球对于美国特朗普关税动作提前到来的担忧,从而引发了全球股市下跌,中国也受此影响。但是对于贸易战和关税提升政策我们已经经过多次博弈,而当前市场仍然保持这么高的做多情绪,会使得调整板块有继续上涨机会。需要注意的是,经过调整后,市场对于板块的选择会有所变化,一般呈现的是高切低,或者循着新的博弈方向前今年。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编辑 | 睿涛资产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