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deepseek、宇树科技等引爆了资本市场,AI赋能下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强势崛起,引领全球资本改变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看法,所谓“东升西落”应景而生。
人形机器人作为AGI的载体之一,核心特征包括拟人化形态、多模态交互能力和自主决策智能,适用于人类生活和工作场景的广泛需求,未来空间极大。当下,考虑到中国具备机器人工业制造的产业链完备性、成本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及政策对人形机器人等新产业的极大鼓励,可以合理推断出,未来人形机器人会跟新能源汽车类似,将会是中国企业占据绝对主导优势。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对单个企业的业绩贡献很小,但资本市场却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给予了较高估值水平,除了该行业星辰大海的空间之外,还理应归因于上述中国主导论的逻辑。
减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是处于动力源和执行机构中间的装置,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将电机的回转数减速到所需的转速,并得到较大转矩的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转速、增大扭矩、增加传动精度和增加负载能力。
从当前市场各家机器人主机厂机器人本体结构看,人形机器人上用到的减速装置主要是行星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2为例,其全身共使用了14个谐波减速器和12个行星减速器,其中,14个谐波减速器分别应用于肩部、肘部和腰部等旋转关节中,12个行星减速器则应用于灵巧手内部传动装置中。此外,国产本体厂商,如宇树G1、优必选WalkerX等也都使用了行星和谐波减速器。
精密行星减速器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能力上,工艺技术主要体现在加工精度上。目前,国内精密行星减速器主要由日系、德系等品牌主导,行业格局相对分散,其中,日本新宝占据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20%,CR3大约为40%。长期来看,行星减速器的结构较为简单,技术设计壁垒较低,国内自主品牌的份额将会稳步提升。
谐波减速器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柔轮技术和刚轮材料上,材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性能。日本企业哈默纳科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占据明显优势,市场份额超过80%,国内绿的谐波等企业经过多年积累,率先打破了哈默纳科的垄断地位,实现了谐波减速器的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应用。随着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商百花齐放式的涌现出来,未来自主谐波减速器企业预计将占据主要份额。
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厂商竞争格局尚未有定论,但考虑到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终端均需要搭载端到端软件算法,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同源性,而且部分新势力企业以及部分传统整车厂,均已公开表明已经计划研发人形机器人,例如小鹏Iron、小米的铁蛋机器人以及赛力斯在机器人上的储备,可以认为,未来整车厂将会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相应的,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机器人零部件在设计加工上技术同源,这也给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第二增长曲线的可能性,这也是当下市场对汽车零部件企业估值抬升的内在逻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