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长春高新(SZ000661)$   

长效生长激素市场战火重燃,全球首支产品独家优势何以为继?

金赛儿童健康
2024年04月19日 10:05吉林17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E药经理人
,作者E药经理人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行业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深刻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本文转摘自E药经理人公众号,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选对技术,需要战略性眼光;斩难关,需要屡败屡战的坚韧;让价值无可替代,需要扎实的积累。什么样的企业能在艰难期打造有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首支PEG化长效生长激素的故事,就是一种答案。



20年前,当看到公司用自己差不多一年半的工资,从国外堪堪买回5g的聚乙二醇(PEG),以作为研发长效生长激素的原材料时,金赛药业原核工艺部负责人王俊才不免感叹:太金贵了!
但没办法,当时国内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生产PEG,唯一的途径是从国外极少的生产商处购买。王俊才至今也忘不了:“1gPEG的价格约为3200元,我那时1个月工资才1000多块钱。每次做实验,都十分谨慎,称量都是毫克计。”
拿着这昂贵又稀缺的原材料,金赛要做鲜少企业愿意做、能做成的事——自研出全球第一支PEG化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
这注定是条艰险、孤独的道路。2002年专利阻击战,2004年临床I期,2006年陆续进入临床II、III期,2009年起长达4、5年艰难的审评及GMP核查过程……12年曲折岁月,嵌进整个研发团队一生。
终在2014年,金赛上市了全球首创PEG化长效生长激素金赛增,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所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GHD),结束了60年来生长激素需每天注射一次的历史,开启了生长激素周治疗时代。“12年磨一剑”,这是最好的注解。近10年,纵使有不少药企纷纷参与到研发中来,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所在的市场仍无任何竞品上市。2024年,国产长效生长激素研发竞争态势变得相当激烈,但仍唯独它,具备长时间的安全性临床研究,拥有10年注册临床、10年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超10万例中国患儿临床应用的独家优势。
作为生长激素的赛道引领者,金赛接下来要做的,仍如20年前一样:创造趋势。基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不断拓宽产品应用的边界,这也确保了PEG化长效生长激素的价值不可替代、可长期持续。


选择PEG技术后的12年


从2002年递交PEG化学修饰技术的专利申请,到2014年PEG化长效生长激素上市,共12年。金赛能跑赢全球大药企,造出全球首创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离不开这曲折的12年,更离不开PEG这一技术底层逻辑。
金赛药业成立之初的金磊

金赛创始人金磊,20年前决定战略性研发长效生长激素时,具备了两大前提优势。一是,长效生长激素已在国际上有了理论基础,而金磊用数年时间“吃透”了生长激素研究,其扎实的基本功基础和经验助其成为了开拓者;二是千禧年后PEG开始逐渐成为蛋白质长效化主流技术,FDA已验证其技术可行性。
但在当时的国内,选择PEG来研发长效生长激素,仍是一场巨大的冒险。
全球上市的PEG修饰药物当时能用一只手数过来,且基本都是在2010年后才陆续上市,在此之前算是空白。“当时,国内还没有人进行PEG化药物修饰技术研究,我们是第一家。同时我们还是国际上第一家试做生物大分子长效制剂的企业。”王俊才回忆道。
这意味着,PEG这一原材料是稀缺的,只能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对PEG标准要求很高,必须保证其均匀性和纯度。
尽管起初金赛一次性通过了技术审评,顺利进入到临床试验研究阶段,但这条路还没有成功的应用先例。能否保持较长的浓度,保留生物学活性,以及确保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是待解决的研发难点。可以说,这条路走对了是殿堂,走错了,便是深渊。
但金磊及研发团队仍坚定选择了这一路径,原因不止是掌握的技术优势,更是需求使然。短效产品的局限性就摆在那里:儿童需每日注射,但频繁注射会造成心理压力,漏针现象严重,依从性欠佳,治疗效果有的大打折扣。而如果“从众”选择缓释微球作为主流的长效技术,由于技术限制,注射的针头很粗,易让患者非常疼痛,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都缺乏。曾有海外明星公司沿该技术推出了长效生长激素,但上市没几年便退出市场,且其工艺极其复杂。
而PEG长效生长激素的核心原理是什么?简单来说,通过天然肽键键合方式,将天然结构的生长激素和惰性PEG相连,如同为生长激素加了一层“金钟罩”,大大降低了被肾脏过滤的速度,同时减少蛋白酶降解作用,可更长时间发挥药效。每周注射一次,能达到每天注射治疗的效果。
2004年开始,金赛陆续启动了I到III期的临床试验。在此之前,金赛遇到了首个棘手的问题——专利。与知名MNC间关于PEG化生长激素的专利抗衡,倏然而至。要想“以小胜大”,必须抢占时间,非常懂行,兼具勇气。仔细研究专利法后,金赛最终提供了确切的原始研发资料,证实了在该领域研发时间最早、技术更领先、更具有开创性,打赢了专利战。
但几年后,自2009年迎来首次专家上会会审起,真正漫长而艰难的质控及审评一关,又悄然开始。
“药监局出台了新的政策,增加新药上会评审和生产现场核查。药审中心组织了药学、非临床研究、临床及统计学的专家,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再评价。”王俊才向E药经理人分享道。面对这款全球首创产品,审评又格外严格谨慎。
金赛按要求数次提交了补充材料,期间,“我们完善了质量可控性和产品一致性,以及完善了相关蛋白的分析方法、PEG残留质控方法、PEG修饰度检测方法……很多方法都得突破常规思维,带有很大的挑战性。”王俊才感慨道。
让他印象最深的时间段,是在最后一次补充资料研究期间。那时正值春节,金磊带着整个项目组不舍昼夜地做实验、整理材料,最终终于通过了技术审评和生产现场核查,完成了国内首个PEG修饰药物的分析方法和标准建立。10年的“煎熬”及屡败屡战,王俊才记忆犹新,每一位研发技术人员也都毕生难忘。
60年来,全球生长激素产品需每天注射一次,这对于儿童及背后家庭来说都是种痛苦。而PEG无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增大生长激素分子量的作用,使肾脏代谢速度变慢,更长时间发挥药效。难得的技术突破,为PEG化长效生长激素提供了莫大的科学及社会价值。

用真实世界数据说话


克服了专利、研发及审评难题后,首款长效生长激素还要面临从零开始打开市场的问题。
当时,在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里,有关长效生长激素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上市初期,对于此类一周注射一次的产品,不少医生对此抱有怀疑,甚至不认为中国具备推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创新产品的能力,患者及家庭了解的匮乏更不必多说。
而让市场了解、熟悉和信任的最好方式,是用充分、扎实的临床数据证明长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一款药品必须经过至少5年上市后临床验证,才能充分证明安全性,很多药品虽获批上市,但在真实世界应用中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市。此外,对在中国首次申请上市的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提供是否存在人种差异的临床试验数据。
所以自2014年产品上市起,金赛没有急着去追求商业化成绩,而以大的研发投入和精力放在了IV期真实世界临床及其他适应证的拓展上。
经过10年的积累,至今,金赛的PEG化长效生长激素是国内唯一拥有长达3年及以上安全性临床研究的长效生长激素,也是全球唯一在真实世界中超过10万例临床应用的长效生长激素。试验样本量最为庞大,在全国多地80余家医院展开。且研究人种是中国患儿,唯一具备中国人群长时间的用药经验,另在不良反应和抗体两大指标表现上,也可谓同行最优。

图片




长时间的临床也有力证明了,一方面,PEG技术的确能规避其他主流长效制剂技术一定的缺陷。以蛋白质融合技术为例,多项试验发现,这项技术存在免疫原性、纯化困难等诸多安全隐患,需长期监测尚未发现的细胞毒性等副作用。
另一方面,PEG化长效生长激素的分子量和PEG结构(40 kda ,U型)相较于同类型产品表现更好,且是迄今唯一经长时间临床验证具有良好安全性的经典PEG化技术应用,既可保证生长激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可保证制备过程中产物的高度均一性。据悉,半衰期长达32小时,U形PEG形成的空间位阻又可以使药物免疫原性变得极低。
10年注册临床和10年真实世界数据积打下的“基本盘”,让PEG化长效生长激素获得了业内的权威认可,为其打造了差异化的长期竞争优势,其临床突破也可谓是全球重组生长激素研发领域的重大进步。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