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漂亮!

3月27日晚间,荣昌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58.5%,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同时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成效凸显,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或许亮眼成绩早已在二级市场的期待之中,当日荣昌生物(A股)股价大幅提升,一直到临近收盘到39.8元/股,涨幅11.05%。荣昌生物股价上升势头到28日收盘仍在持续。

回到财报数字,荣昌生物的“降本”与“增效”交叠出现:在2024年精细化运营下,营收增幅58.5%所对应的却是,销售费用率为55.3%,下降了16.3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达到80.4%,提高了3个百分点。同时,两大核心单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新适应证有序推进,RC28、RC148临床研究进展顺利,采用新一代抗体偶联技术及毒素的ADC新药RC278计划今年第二季度申报IND。

凭借此成绩,荣昌生物也再度为行业提供了一份值得复制的“平台化研发+精细化运营”生存样本。

荣昌生物做对了什么?其破局密码又是什么?

01 58.5%营收增长背后的谋略

2025年,距离中国创新药行业标志性起点的2015年已跨越整整十年。在跌宕起伏的产业周期中,本土创新药企既经历过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也承受过价值重估的凛冽寒冬。当行业泡沫逐渐褪去,真正具备临床价值与商业兑现能力的创新药企开始显露出穿越周期的韧性。

荣昌生物正是这场价值重估浪潮中的典型样本。2023年和2024年,荣昌生物分别以10.82亿元和17.17亿元的营收,40.26%和58.54%的高增速,展现出陡峭增长曲线。

与众不同的是,荣昌生物的高速增长并非来自大额交易所带来的短期数字飙升,而是两大核心产品泰爱(泰它西普)和爱地希(维迪西妥单抗)的价值释放——前者作为全球首款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创新药,后者则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ADC)药物,均在我国创新药发展史有着一席之地。

从产品维度来看,两款突破性新药共同构建起荣昌生物在两大商业前景最广阔疾病领域的创新底座,也体现出公司“产品力”与临床需求精准对接的长期理念。其中,泰它西普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免疾病领域拔得头筹,同时还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证梯队潜力,目前有5项适应证处在Ⅲ期临床阶段,其中重症肌无力(MG)适应证临近商业化,IgA肾病(IgAN)、干燥综合征(pSS)等适应症也将分别于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递交上市申请,另有多项临床研究已启动或正在计划中。

维迪西妥单抗更展现出强大的进化能力,从胃癌、尿路上皮癌到HER2阳性肝转移晚期乳腺癌的瘤种突破,再到与PD-1、化疗的联合疗法探索,多项全球临床试验正在重新定义其治疗深度与广度。

广阔而多元的研发管线布局在创新药行业中并不罕见,少有的是,迅猛增势的业绩表现与持续进化的产品力同时在一家药企身上存在。

这也是荣昌生物三大底层逻辑的成功:

坚持首创路线构筑“大单品”围墙。泰它西普从过去已经迅速放量的基础上,后续重症肌无力、IgA肾病将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维迪西妥单抗一上市即被纳入多项权威指南,更在2021年以26亿美元的交易额出海,成为中国ADC全球化里程碑。

差异化布局激活长尾价值。以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大差异化产品开局,避开PD-1、EGFR等红海赛道,并在自免与肿瘤赛道持续深耕。这种“避开主战场,开辟新大陆”的策略,既降低了同质化竞争风险,又通过适应证拓展持续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成为荣昌生物持续保持收入双位数高速增长的基础。

产品可及稳定商业化基本盘。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已经成为荣昌生物撬动市场渗透的杠杆支点。两款新药产品不仅都在获批上市的同一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荣昌生物的商业化团队还借此实现数千家医院的药品准入。

站在2025年这一产业周期转折点回望,荣昌生物的进阶之路恰是中国创新药价值重构的缩影:中国创新药企的未来必然是,解决未被满足临床需求、差异化产品布局以及稳定商业化基本盘的“三重奏”。

不过,中国创新药企要想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刻下中国坐标,还需要回答如何保持正向循环的长远命题。荣昌生物正在用平台化技术的不断迭代,为未来发展持续筑基。

02 平台化创新引擎

全球制药行业历史轨迹表明,无论是开创立普妥百亿美金药王时代的辉瑞,还是打造出新一代“药王”司美格鲁肽的诺和诺德,领先的制药企业始终遵循着一条发展铁律:要兼具研发管线的推进效率与产品迭代的阶梯节奏。

荣昌生物的进阶轨迹,恰是对这一产业规律的验证。先是借助两款在蓝海市场的首创“大单品”逐步积累立足市场,陆续实现商业化变现的同时,积极推进更多创新成果走入市场,实现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的齐头并进。借此,荣昌生物也形成了“首创新药筑基-适应证裂变-技术平台衍生”的研发节奏和持续输出能力。

在新药研发层面,荣昌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聚焦于四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平台、双特异性抗体平台和双抗ADC 平台。

其中,除了泰它西普外,借助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荣昌生物的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RC28正在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领域开创眼底疾病治疗新维度;ADC平台和双抗ADC平台则衍生出靶向MSLN的ADC RC88,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巢癌(PROC)适应证还获得了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新一代ADC药物RC278也将申报IND;双抗技术平台孕育的PD-1/VEGF双抗RC148正通过“双抗+化疗”“双抗+ADC”的联用方案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Ⅰ/Ⅱ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可以预见,这些管线对应的皆是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一样的百亿或大几十亿的市场规模。以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RC28所立基的眼底疾病为例,该产品的机制是能够同时抑制VEGF和FGF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和FGF家族受体的激活、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与血管生成因子相关的眼底疾病,都在RC28的狩猎范围内。而按照荣昌生物在年报中披露的序时进度,RC28的糖尿病黄斑水肿适应症将于2025年下半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从首创性“大单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到核心技术平台产出的RC28、RC88、RC278等新一代FIC/BIC潜力药物持续推进,荣昌生物已经形成了贯穿于早期研发、临床阶段、上市新药全链条的管线布局。这种“商业养技术、技术拓商业”的循环模式,使得荣昌生物始终领先行业半个身位:现有产品支撑3-5年内商业化矩阵,而ADC平台、双抗平台、双抗ADC平台等储备技术已开始布局更长远的广阔前景。

03 精细化管理撬动质变

2022年以来持续至今的生物医药资本寒冬,以“卖产品、砍管线、关停工厂、裁撤团队”的现实让制药行业意识到,曾经被资本狂欢掩盖的运营效率黑洞,正在吞噬企业的生存根基。

而除了保持高效研发产出外,荣昌生物为行业提供的另一份样本就是,在保持收入增长与管线有序推进中,用精细化管理撬动运营效率的质变。

毛利率数字是最直观的体现。2024年,荣昌生物整体毛利率(医药制造业)高达80.4%,与上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要知道,A股科创板110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仅有65%,能够达到80%以上的仅有五分之一。

另一直观体现是,荣昌生物在销售和研发成本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仍保持销售额高速增长与研发管线有序推进。2024年,荣昌生物的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同比增幅分别为22.39%、17.87%,较2022、2023年的峰值时得到了有效控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更实现30.93个百分点的结构性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降本”并非以牺牲增长为代价——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全年销量同比激增带动营收增长近60%;同时,RC28、RC88的临床试验顺利推进,采用新一代抗体偶联技术及毒素的ADC新药RC278也将申报IND,研发管线推进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优化提升。

荣昌生物的实践也恰恰印证了新周期中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定律:真正的创新效率不在于绝对投入规模,而在于技术平台化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

当诸多制药企业还囿于“烧钱换管线”与“融资无门”的泥潭中挣扎时,荣昌生物通过核心技术平台的持续输出、商业渠道的生态化运营,构建起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精细化高效运营,而这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份穿越产业寒冬的积极样本。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