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产融退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

3 月 28 日晚间,中航产融发布公告,称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 A 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毕竟,中航产融可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它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投资与综合金融平台,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截至 3 月 27 日,其总市值还有 303.4 亿元 。
回溯中航产融的发展历程,它的前身为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成立,1996 年在上交所上市,最初以铁路运输为主业。2008 年,由于经营困境,公司进行资本缩减重组。2012 年,中航工业通过重大资产置换注入金融资产,公司华丽转身为中航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从此踏上金融控股平台的发展之路,业务逐渐拓展至证券、信托、租赁等金融领域。此后,公司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和战略调整,不断完善全牌照金融业务平台布局,更名为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又进一步明确 “产融结合” 战略,更名为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产融),聚焦航空产业链金融服务与新兴产业投资 。
曾经的辉煌在近年来却被业绩的阴霾所笼罩。2021 - 2023 年,中航产融的营业总收入从 190.84 亿元减少至 169.39 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 44.71 亿元锐减至 2.9 亿元。而到了 2024 年,情况更是急转直下,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 4800 万元左右,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 1.89 亿元。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公司业务结构转型调整,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一定下滑 。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业绩不佳,中航产融还面临着诉讼纠纷。今年 3 月 21 日,公司公告因 6 年前与中国人寿的增资协议纠纷,被起诉索赔 27.1 亿元,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中航产融选择主动退市,或许是希望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避开长期市场大坑,防止股价持续下跌对市场信心造成更大的冲击。
中航产融的退市方案也设置了异议股东及其他股东保护机制,由中航工业向包括异议股东在内的、除中航工业及相关下属单位以外的全体 A 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 3.54 元 / 股,略高于停牌时收盘价 3.44 元 / 股,但低于去年三季度末每股净资产 4.24 元 。这一方案在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于股东权益受损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诸多讨论。
在股吧里,网友们对于中航产融拟退市的看法不一。有网友评论称,“退市并非良药,改革方为良方”,也有人认为 “这次退市应该慎重” 。这一系列的讨论,都反映出市场对于一家多元金融平台退市的关注和担忧。而中航产融的退市,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多元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以及在这一行业中,还有哪些公司依然保持着成长性,值得我们关注。
多元金融:繁花与荆棘交织的领域
在金融的广阔版图中,多元金融就像是一片繁茂的森林,各种金融业态在这里相互交织、共同生长。它是金融行业中多种不同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的融合与协同发展,绝非局限于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一金融业态,而是涵盖了信托、租赁、保理、小额贷款、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金融活动 。
这些不同的金融业务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起多元金融的生态体系。就像信托业务,它能够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传承,像是一位可靠的管家,精心守护和规划着财富;融资租赁则为企业提供了设备购置的新融资渠道,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助力企业发展;保理业务有助于企业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让企业的资金流更加顺畅 。
多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将资金引导到最需要的领域和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多元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支持。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产较轻,难以从传统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而多元金融中的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方案,帮助它们解决资金难题,实现成长和发展 。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多元金融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在多元金融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无论是追求稳健收益的低风险产品,还是追求高回报的高风险产品,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推动了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
多元金融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在风险方面,由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元金融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信用风险表现为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受损;市场风险则源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如股票价格下跌、利率变动等,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和收益;操作风险涉及到内部管理和操作流程的不完善,可能引发错误或欺诈行为;流动性风险则是指金融机构在需要资金时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导致经营困难 。
监管方面,随着多元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创新业务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协调,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否则,就可能出现监管漏洞,引发金融风险 。
多元金融行业的困境与挑战
(一)外部环境的重压
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多元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企业的经营面临更多的困难,融资需求也相应减少。企业盈利下降,资金周转困难,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就会降低,这直接影响了多元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收入增长 。
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多元金融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往往会谨慎对待。新兴产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发展初期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同样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难度 。
利率汇率的波动,更是让多元金融行业如履薄冰。利率的上升,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利率的下降,又会压缩金融机构的利差空间,影响其盈利能力。汇率的波动则会对跨境金融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外汇风险和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 。
(二)内部经营的难题
在多元金融行业内部,业务结构不合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过度依赖传统业务,如信贷业务,而在新兴业务领域,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布局不足。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使得金融机构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
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多元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也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
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更是给多元金融行业埋下了隐患。由于多元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难度较大。一些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一旦风险爆发,就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
(三)监管政策的从严
监管政策的从严,是多元金融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近年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多元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
这些监管政策对多元金融行业的业务范围、经营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自身的稳健运营 。
虽然监管政策的从严有助于规范多元金融行业的发展,防范金融风险,但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金融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满足监管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成本。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原有的业务模式不再适用,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型,这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 。
逆境中崛起:兼具成长性的 7 家多元金融公司
在中航产融退市的阴霾之下,多元金融行业似乎陷入了一片低迷。然而,在这片看似灰暗的天空中,仍有几颗璀璨的星星在闪耀,它们就是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成长性的多元金融公司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 7 家兼具成长性的多元金融公司,看看它们在困境中是如何突出重围,实现稳健发展的。
新力金融(600318):国资助力,农村金融的坚守者
新力金融,实控人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有着深厚的国资背景。公司以农村金融服务为核心,业务涵盖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融资租赁等多元化金融业务,犹如一位贴心的伙伴,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
在业绩表现上,新力金融展现出了稳定的增长态势。2024 年报净利润 3110 万,同比增长 9%;2023 年净利润 2849 万 。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这样的增长显得尤为可贵。这得益于公司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深耕细作,精准把握农村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 。
南华期货(603093):期货领域的创新先锋
南华期货,以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在期货市场中独树一帜 。公司就像一位敏锐的探险家,不断探索期货市场的新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
2024 年,南华期货净利润 4.58 亿,同比增长 13.96%;2023 年净利润 4.02 亿,同比增长 63% 。这样的高增长,源于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的服务水平。南华期货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对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以及各类期货品种进行深入研究,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投资建议和市场分析。公司还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金融工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产品,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
建元信托(600816):信托领域的稳健前行者
建元信托,专注于资金信托、财产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如同一位可靠的管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信托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传承 。
2024 年报净利润 5316 万,同比增长 25%;2023 年净利润 4247 万 。建元信托的稳健增长,得益于其对信托业务的专注和专业。公司严格把控风险,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
陕国投 A(000563):国资加持,信托转型的探索者
陕国投 A,作为地方国资控股的公司,陕西省国资委对其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公司主要开展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等业务,在信托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底蕴 。
2024 年净利润 13.6 亿,同比增长 25.7%;2023 年净利润 10.8 亿,同比增长 29% 。陕国投 A 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其积极的转型创新。在信托业转型发展背景下,公司坚持自我革命,根据 “三分类” 新规调整优化业务方向、组织架构。结合陕西省科技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特点和转型发展需求,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全面融通,促进科技 — 企业 — 金融良性循环,打通产业发展堵点 。
江苏金租(600901):国资引领,融资租赁的践行者
江苏金租,实控人为江苏省国有资产,在融资租赁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的融资租赁业务涵盖医疗、教育、公用事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这些领域的企业提供了设备购置的新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发展 。
2023 年净利润 26.6 亿,同比增长 10.3%;2024 年三季度净利润 22.2 亿,同比增长 9% 。江苏金租的稳定增长,得益于其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优质的服务。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融资方案。公司还注重风险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
香溢融通(600830):烟草背景,多元金融的开拓者
香溢融通,实控人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有着独特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 。公司的业务涵盖典当、担保、融资租赁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
2024 年净利润 5317 万,同比增长 139%;2023 年净利润 2219 万,同比增长 149% 。香溢融通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业务的多元化和市场的拓展。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
中粮资本(002423):国资后盾,综合金融的领航者
中粮资本,实控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拥有强大的国资后盾 。公司业务广泛,涵盖信托(中粮信托)、期货(中粮期货)、保险(中英人寿)、银行(龙江银行)等多个领域,并为中粮集团产业链(如粮油、糖业)提供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服务,形成了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
2023 年净利润 10.21 亿,增长 70.9%;2024 年三季度净利润 12.77 亿,同比增长 35% 。中粮资本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司依托中粮集团的强大实力和资源优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 。
这些公司成长性的密码
(一)强大的股东背景与资源支持
新力金融背后的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为其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和广泛的资源网络,使其在农村金融领域能够深入扎根,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客户资源 。陕国投 A 的地方国资控股背景,让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为其业务拓展和风险化解提供了有力保障 。香溢融通的中国烟草总公司实控人身份,赋予了其独特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使其在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挑战 。
(二)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差异化竞争
南华期货在期货领域专注于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等核心业务,通过对期货市场的深入研究和专业服务,满足客户在期货投资方面的精准需求,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 。建元信托聚焦于信托业务,以专业的信托服务满足客户资产管理和传承的需求,在信托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江苏金租将融资租赁业务聚焦于医疗、教育、公用事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融资租赁服务,实现了精准的市场定位 。
(三)持续的创新能力与业务拓展
南华期货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投资分析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投资建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陕国投 A 在信托业转型发展背景下,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根据 “三分类” 新规调整优化业务方向,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全面融通,促进科技 — 企业 — 金融良性循环 。中粮资本依托中粮集团的产业链优势,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为中粮集团产业链提供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服务,形成了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
(四)严格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建元信托严格把控风险,优化业务流程,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确保信托业务的稳健发展 。江苏金租注重风险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对融资租赁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 。中粮资本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各项业务合规开展,有效防范风险 。
对投资者的启示
(一)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金融市场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波动是常态。中航产融的退市,以及多元金融行业面临的困境,都只是市场波动中的一个片段。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要像一位沉稳的船长,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当市场下跌时,不要盲目恐慌,匆忙抛售手中的资产;当市场上涨时,也不要过度贪婪,盲目追涨。要明白市场的涨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的波动并不能代表长期的趋势 。就像在 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金融市场大幅下跌,许多投资者因恐惧而匆忙卖出股票。然而,那些保持冷静、理性分析的投资者,不仅没有恐慌抛售,反而抓住了低价买入的机会。他们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认识到疫情只是短期的冲击,经济最终会复苏,市场也会回升。
(二)关注公司基本面
公司的基本面就像是一座大厦的基石,决定了公司的价值和发展潜力。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要深入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业务模式、竞争优势等基本面因素 。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研究公司的业务模式,判断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关注公司的竞争优势,如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等,这些优势能够帮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中粮资本为例,其强大的国资背景、广泛的业务布局以及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都是其基本面的亮点。投资者在关注中粮资本时,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其投资价值 。
(三)分散投资风险
分散投资就像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能够降低单一资产或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投资者不应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某一家公司或某一个行业,而是要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 。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不同资产,在股票投资中,也可以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 。投资股票时,除了关注多元金融行业的公司,还可以投资消费、科技、医疗等其他行业的优质公司;在地域上,可以投资国内市场,也可以适当配置一些海外市场的资产 。通过分散投资,即使某一个投资标的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和投资组合的稳定 。
多元金融行业的未来展望
(一)短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短期内,多元金融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多元金融行业的发展。监管政策的持续从严,也将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和创新带来一定的限制 。
但也有机遇。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元金融机构将有更多机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多元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化技术,金融机构可以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投顾,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
(二)长期:前景依然广阔
长期来看,多元金融行业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日益多样化。多元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
国家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多元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新兴领域,都将成为多元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绿色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可以为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在普惠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可以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
结语
中航产融的退市,为我们揭开了多元金融行业的一角,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但困境与挑战并存,新力金融、南华期货等 7 家公司在逆境中展现出的成长性,又让我们看到了多元金融行业的希望与潜力 。
它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多元金融行业将继续在挑战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我们期待着这个行业能够不断完善自身,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机遇。让我们持续关注多元金融行业的动态,见证它的成长与变革 。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