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可以有效刺激和提振消费,助力全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和能级的大幅提高。从近期的地方两会看,多地都在发力布局首发经济:上海市提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等,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北京市提出,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等,扩大时尚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广州市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等业态,做强餐饮、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吉林省指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引进培育100个首店,打造5个夜间消费集聚区、20个夜间消费新场景……
但也要看到,不同城市或地区在发展首发经济过程中还面临着业态创新不够、消费趋势引领不足、市场定位不明确等一些挑战,限制了首发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针对此,应紧紧把握市场消费需求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多方面改进,才能确保首发经济量质齐升。

强化“首店”品牌的特色化、差异化、丰富化供给。开展品牌特色化建设,各地要结合特色资源和具体优势,通过技术引进、本地人才培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和设计品牌,完成本土品牌创新。要主动推动本土资源打造的特色品牌产品在本地完成首秀和首发,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推动市场消费不断有效升级。关注品牌差异化发展,要做好首发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设计,重点是科学整合同类优势资源、人才和技术装备等,促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升品牌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推动不同种类的品牌在特色发展中展现优势,在优势发展中体现特色。提升品牌丰富化水平,关键要推动首发品牌“外引”和“内培”有效结合。一般来看,影响消费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品的多样化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从而直接影响部分领域消费品的消费热度。要优化这一指标,就必须注重“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新品牌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促进首发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
创新融合品牌和服务。首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在于创新,通过鼓励品牌和服务实现创新融合发展,可以在较短周期内高效生产和衍生出大量新的品牌和服务,推动首发经济繁荣发展。在品牌方面,要系统分析同类传统品牌的功能特点,积极推出符合消费预期功能特点的新产品,并科学做好新品牌发展效益的利益分配,促进品牌良性融合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推动多种同类产品实现人才、技术、配方、设备、营销渠道、市场份额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快速推出新的品牌产品。在服务方面,要促进传统服务的转型和升级,系统研究消费服务主导环节中的各类影响因素,结合消费者对时下服务的最新需求,创新设计整合多种服务方式,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以低空旅游为例,在传统的步行、乘车等旅游观光服务吸引力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引入低空载客飞行的小型飞机,能够为游客提供短距离低空飞行体验,并带来不一样的低空游览观景的视觉冲击,从而大幅提升服务创新水平,促进首发服务快速发展。
激发消费场景聚集示范效应。系统梳理分析消费聚集区的消费群体、消费层次和消费偏好,在消费热点区域,科学规划首发品牌、首发体验等消费形态和消费场景,利用多元化宣传营销手段提升热度,形成少数聚集示范区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本地企业和资源实现创新融合,提升消费活力。结合首发品牌服务等带来的消费效应,科学调整首店布局,根据人口聚集度、消费需求度等维度,在不同区域设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首发经济示范街区和商业场所等。强化对场景消费发展趋势的监测评估,动态更新调整首发品牌服务,确保示范区域的品牌服务始终与消费群体动态需求相匹配,确保示范区域热度不减、口碑不减。把握好消费体验与消费增量之间的关系,引导企业深刻认识到品牌服务长期效应和定价水平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在通过免费或低价体验推动消费增量的同时,还要确保消费者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是首发产品和服务。
提升政策保障水平。科学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首发经济政策,将首发经济引导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对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首发经济产业项目等,开展针对性招商,以科学有效的惠企政策引导更多的技术、人才、装备、项目等到本地落地发展。对存在短板、发展潜力大的本地首发经济业态,科学匹配外部优势资源,通过引进恰当资源,更加系统高效地促进其转型升级。对在本地区发展首发经济较为成功的企业品牌和个人等,尤其是主动开展品牌服务创新的发展主体以及为推动创新发展和消费作出一定贡献的群体,给予多元化奖励和补贴,提升首发经济发展主体的成就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大力营造有利于首发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一方面,对首发经济发展主体在市场准入准出、生产经营、法治监管、人文环境塑造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另一方面,打破行业壁垒,保障首发经济多元要素互联互通,促进融合有序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街区和商业场所的建设改造,让首发经济形态有效展示特色亮点,提升消费获得感。提升区域消费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半小时消费圈、一刻钟消费点等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强化消费者的消费舒适感和消费预期,确保首发经济聚集示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陆继山)
来源/《经济》杂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