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有几种典型痛苦:


一叫做“得而复失”:一些基金投资朋友表示:看着自己投资的基金产品,净值先上升又下降,心里很不舒服。

从人性和心理学角度来说,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曾经拥有过很多收益却又失去了它,比从未拥有过可能还要痛苦,叠加着后悔。。


二、还有一种心理是“看不得别人赚钱”。


之前有调查,股民基民看别人赚钱、而自己踏空远远比大家一起亏损还要痛苦。那么目前这种痛苦要少点,因为大家一起在浮亏。


怎么办?发现这届“韭零后”有点厉害,选择卸载App、“眼不见为净”“只要不看,我就没亏”!


预期为失去的短期收益而痛苦,不如让自己“钝感”,着眼于长期。


现在的市场,大家都比较迷茫,让我们来捋一捋。


指数上全面继续大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结构性的机会和风险。


啥意思呢?如果持股集中抱团方向的基金,有可能体感上像“熊市”。

顺周期呢,近期也不是一帆顺风,凸凸凹凹,让人也不敢掉以轻心。


目前的市场,


1、抱团股的估值虽然得到一定的消化,但短期各方面看震荡压力仍大,没有业绩兑现的高估值难以维持,需要精挑细选。茅指数短期别指望新高。逻辑回顾讲个“核心资产”一起爬山的故事!


2、低估值的顺周期板块,虽然年初以来得到了一定的估值修复,但仍旧算便宜,至少下行风险仍旧小于抱团股。低估值板块里大金融可以继续关注。


但也有认为二季度后经济数据见顶,要随时做好“顺周期”阶段回调的准备。心累。


3、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估值相对合理,在资金向大市值龙头抱团的市道下,现在主资中小市值企业的主动基金经理比较少了,还得从里面找能下得去手的。二八分化,从“八”里再找10%。


4、阶段看抱团资产还没到全面崛起时,但长期来看,抱团资产仍旧是最优秀的一批企业,质地好于绝大部分的低估值企业和中小市值企业。


这个时候,在投资布局方面,不知道怎么办的、想省事儿的,可以选择均衡配置这包括我们上面说的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的均衡、高估值和低估值的均衡、抱团股和冷门股、大市值和小市值。先保住一个绝对收益的前提下,再去寻找超额收益。


前面说过,主动基金风格分为3类:


价值型:更重视估值,个股被相对低估并在合理估值范围内时买入,等待价值回归;


成长型:更重视成长性,对估值容忍度更高,高业绩成长消化估值;


平衡型:综合考虑成长和价值指标,攻守兼备。


而今年的投资,目前又到3300点附近晃悠,


1)相应简单的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平衡风格的基金。《兼顾价值和成长的平衡风格基金有哪些?


2)高阶的方法,则是可以调配价值和成长的比例,比如七成偏价值风格、三成偏成长风格。


为什么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很重要?


在绝大部分的基金评测中,都非常喜欢对比基金阶段性的收益。


诚然,在公募这个一切业绩都十分透明的行业行业中,每天公布一次的业绩是最直接的比较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抛开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只看基金阶段性的收益是非常片面的。


因为在市场的不同风格下,“踏准风格”的基金是天然具备BETA的。比如大量放水推升的阶段,这样的市场风格下,成长型金经理天然业绩占优;


当经济复苏,前景乐观的时候,市场又会对周期型基金经理比较有利;


而在当市场转向,美林时钟从过热转向衰退时,投资深度价值或者仓位更加灵活的基金更容易领先。


所以,我们在做基金之间的比较时,也面临一个灵魂拷问,阶段性的排名靠前是代表基金经理水平牛?还是说这个阶段的市场风格刚好契合基金经理的能力圈?


这个问题当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不可否认风格踏对了对阶段性收益的大幅增厚,和逆风格会带来业绩的挑战。


诚然,勤勉的基金经理们的能力圈都是在不断拓展的,比如三年学一个行业,但内心坚定地投资理念往往比较根深蒂固。


比如是追求高成长,还是追求深度价值,亦或是做有一定安全边际的GARP价值成长投资,另外有的基金经理会偏好大市值龙头,而有的基金经理喜欢挖掘“黑马”这种向上空间大的企业。


了解他的风格,才能更了解他产品的风险波动率情况,才有助于投资决策判断。

今年这种波动市场下,也是验证基金经理风格的好时机之一。


比如春节后这一波,市场在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全球流动性预期收紧、抱团资产估值极高的背景下,发生调整和切换。


排名较好的全市场基金经理,大多是偏向低估价值、或者中小盘非抱团股的基金,还有一些顺周期方向主题基金:



这里面的基金经理,我们就可以仔细研究,打上价值派偏向深度价值的标签。后面再细说。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号任何文章的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