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上周A股市场走势呈现巨大分化,其中上证50指数上涨4.10%,沪深300指数上涨3.14%,中证500指数上涨0.06%,创业板指数下跌0.34%。海外市场出现强劲反弹,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4.02%,标普500指数上涨3.8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61%,恒生指数上涨0.96%。

上周申万一级行业全面上涨,其中有20个行业上涨,7个行业下跌,涨跌幅前五名的是社会服务、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传媒和建筑材料,分别上涨9.47%、5.47%、5.06%、4.74%和3.74%,涨跌幅后五名的是国防军工、电力设备、汽车、建筑装饰和通信,分别下跌3.11%、1.59%、0.80%、0.66%和0.41%。

上周大盘蓝筹指数走出久违的强势行情,而创业板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明显弱势,其实这两周基本维持这个分化格局,一反之前中盘小盘强,而大盘弱的走势。变局背后的驱动因素并不是特别清晰,从政策层面来看没有明显催化剂,从逻辑上推演的话似乎应该得到相反的结论。因为当前疲弱的经济必然会催生货币和信用层面的宽松,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更偏成长属性的创业板指数以及对流动性更敏感的小盘价值和小盘成长应该会更受益,这也是今年以来这两个指数表现更佳的核心原因。

因此更合理的解释仍然要归结到对“预期的预期”之博弈,即宽松的流动性已在市场的充分预期范围内,而相应指数以及标志性个股的股价表现也已经充分预期了这一点,那么当预期不能再强化预期的时候,就是股价相对表现不能再进一步跑赢的时候。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做解释的话,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很多成长属性以及小盘个股短期涨幅太惊人,但为啥会在这个时候跌,只能说有太多没法量化的原因在里面,也只能更充分说明股票投资的艺术性成分仍然不容忽视。

至于大盘蓝筹以及各种老核心资产为啥会涨,或许是因为市场永远不会寂寞,总会找到阶段性的热点,逻辑推导的原因是今年持续跑输,机构筹码一步步降低,交易拥挤度已大大得到修复,同时估值优势进一步体现,到年底再切换2022年相对确定的增长,则投资价值无疑大升。从市场配置的逻辑来看,茅组合与宁组合成了一对翘翘板,茅组合涨,则宁组合跌,茅组合跌,则宁组合涨,中场休息时,就靠地产产业链出来暖暖场。

就当下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以茅组合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行情是否有持续性,相对更对标的沪深300指数短期能否进一步跑赢中证500、创业板指数以及中证1000指数。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截止本周五,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的涨跌幅是-3%,而估值水平在历史中位数,2022年的业绩增速大概率会高于中证500指数,其中权重最大的医药和消费板块今年以来的表现相对更差,而在明年整体业绩增速降速的背景下,医药和消费的相对业绩增速会明显靠前,对于非常关注相对增速的公募基金群体而言增配的逻辑是确定的,因此更有理由看好沪深300指数明年的相对表现。

周末有一个大事,就是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出台,在近些年的大会之中,要评估会后引发讨论的热度排名的话,感觉这一次会是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尤其是对二级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对应的背景是当前投资者对于明年市场有普遍的疑惑。从公告本身来看,基本维持了之前的主基调,更突出的一点在于“稳”字明显增加。“房住不炒”在上次的政治局会议没有出现,本次如期出现,但总体感觉对于房地产产业链放松的力度还在加码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严控地方债务、保民生、保就业仍是常规描述;新能源方向的内容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及甚少,本次再次大篇幅出现,强调重视态度不变,同时强调避免运动式减碳。这是对过往粗暴手段的直接纠正,同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就是“原料用能”,对于产业而言,看起来煤化工是最直接受益的方向,如果对于每年接近3亿吨用煤的化工企业而言,在能评环节有明显政策松动的话,扩张逻辑重提,估值加盈利的双击就能带来更大的股价空间。

周末有各种各样的卖方电话会议和专家解读,专家解读政策,卖方找行业和个股机会,总体是一片热热闹闹的场景,有段子说除了医药板块,其他板块基本都涨停了,当然分歧也还在,比如对于地产政策到底是低于预期还是高于预期的观点就都有。当然对于机构资金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分析和研判方向性的变化所带来的中期和长期机会,猜大或者猜小以及政策的短期博弈最多只能是作为一个调味品,而不是主菜。

# 双碳认识不断深化,相关产业如何掘金?#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