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最近券商降薪频上热搜。
真是大快人心,让你们这些年纪轻轻年薪百万的人嘚瑟:
网传炫富致全行业遭殃:
各种财经媒体普遍亮出券商2022年财报,看,比2021年降了不少。真是这样吗?
又是一篇《皇帝的新装》。
以后专门写一个《皇帝的新装》系列算了。
02到底降没降?
降了,但不是你想要的那种降。
跟2021年比,去年是降了,但2021年,是大年!
下面是近几年的上证指数走势图,显然2021年在高位(甚至创出3731点新高),而2022年在低位。
A股行情好的时候,股民交易活跃,券商经纪业务收入高,同时自营炒股也比较容易赚钱,投行IPO和定增的发行价也比较高导致承销收入高等等,从而员工收入高;A股行情差的时候,则反之。
跟大年相比,公司业绩当然下滑了,员工薪酬当然降薪了。毕竟不是每年都是大年。
那如果再来一个大年呢?不好意思,券商员工的收入很可能比2021年高。
实际上,跟2019或2020年相比,券商员工收入并没有明显下滑。
以下是国泰君安最近10年的人均创利和人均薪酬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特点:
1.券商人均薪酬跟人均创收密切相关,人均创收高的年份(大年,比如2015年、2021年),人均薪酬高;人均创收低的年份(小年,比如2018年股灾年),人均薪酬低;
2.员工薪酬波动小于人均创收波动,有点旱涝保收的感觉。
另一个角度:降薪,往往伴随着裁员,那么券商裁员了吗?
以下是国泰君安最近10年的员工总数和学历结构:
同样可以看出两个特点:
1.2022年并没有出现裁员,相反,员工总数还增加了不少;
2.以硕士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占比创历史新高。
难道薪酬越低,对人才的吸引力越高?没有伴随裁员的降薪,都是伪降薪。
国泰君安并非个例,其他券商也大抵如此:
中金公司:
先看最近5年的人均创利和人均薪酬对比
中金公司2022年人均创收172万,仅比发生股灾的2018年的170.5万多1.5万(0.9%),但2022年人均薪酬却高达78.6万,比2018年的75.7万多2.9万(3.8%)。给公司贡献增加1万多块,薪酬却多了3万块,你说这叫降薪?
私人投行君还想提醒各位读者,这里说的人均薪酬78.6万,是算上各分公司、营业部的。只看总部的话,人均薪酬大概率过百万了。所以小红书小姐姐炫出93年的交易员老公月入8万(只有总部才有交易员岗位),在中金总部员工里,只能算马马虎虎。
再看最近4年的员工总数和学历结构
员工总数和硕士占比都在持续提高。
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是传闻降薪降得最厉害的:
2022年人均薪酬确实降了,但也是因为公司业绩不好。从近10年的走势图来看,人均薪酬占人均创收的比重,其实十分稳定。
同样的,2022年员工总数和硕士占比都创历史新高。
这里就不再罗列了,有兴趣的可自行查看其他券商的情况。
03券商降薪可能吗?
分两种情况来看。
一是在现有游戏规则下。
必要性: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券商人均薪酬与人均创收密切相关,总体而言,人力成本负担及考核都比较合理,券商日子很滋润,没必要降。
可行性:由于券商之间竞争激烈,降薪会导致人才流失,因此除非监管统一安排降薪,否则不可能出现个别券商主动降薪的情形。那么监管会统一安排降薪吗?比较难,毕竟都签了劳动合同,强行降薪可能会违反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说比较难,而不是非常难或者不可能,是因为券商员工真正写在劳动合同里的薪酬往往比较少,大部分是浮动的奖金形式,因此如果监管真下了决心要把券商员工薪酬打下去,也是有操作空间的。
二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情况下。
最近,中央指出,要破除金融精英论。
为什么券商人均创收这么高呢?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有牌照:
“有牌照-公司业绩好-员工待遇好-吸引精英加入-宏观经济向好导致公司业绩更好-员工待遇更好-吸引更多精英加入……”
牌照是国家发的,宏观经济向好也是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钱却进了这些精英的个人口袋,当然要破除了,破除后应该这样:
“有牌照-公司业绩好-上缴国家税费多-员工待遇不变-吸引普通人加入-宏观经济向好导致公司业绩更好-上缴国家税费更多-员工待遇维持不变-继续吸引普通人加入……”
要知道,中国烟草这么暴利的公司,人均薪酬也才20万左右。如果按照券商的逻辑,把牌照红利拿来给员工发奖金,那最应该年薪百万的是中国烟草的员工。如果中国烟草人均年薪百万,一堆清华北大硕士跑去中国烟草上班,对我国有什么裨益。券商需要那么多精英吗,投行做IPO项目不就是写招股说明书吗?债券交易员不就是聊QQ(“我这里有个评级AA+、期限X年,利率多少的债,有没有人要”)吗?有几个岗位是普通院校本科生干不了的?
涉及全行业的改革,需要改变游戏规则,需要顶层设计,显然不是招商证券等个别券商带头就能解决的。应该说,目前来讲,这个顶层设计尚未出台。
04谁在鼓吹券商降薪?
既然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券商降薪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为什么媒体还在鼓吹券商降薪?2018年股灾的时候,券商员工收入更低,怎么就没人提券商降薪呢?
当然是为了闷声发大财。毕竟疫情三年,经济环境不好,大家日子都很难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券商再这么高调,影响社会和谐,真有可能逼得监管出手。
所谓的券商降薪,跟前几年媒体说房价下跌一样,结果房价在媒体一片跌声中,越跌越高。
不是降薪,只是券商学会低调罢了。
2023年股市又起来了,请大家不要盯着券商的薪酬,切记!
#券商降薪#
$招商证券(SH600999)$
$中金公司(SH601995)$
$国泰君安(SH601211)$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