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游戏、传媒板块联手发力##【悬赏】ChatGPT相关概念,谁是王者?##ChatGPT全球爆火 概念股还能“狂飙”多久?大佬怎么看# $昆仑万维(SZ300418)$ $商汤-W(HK|00020)$ #寒武纪市值突破千亿元#

去年信创其实炒作过一波,没起来,何也?没实质利好,单靠板块轮动,各路资金很难达成共识。


Chatgpt发布后,威力惊世骇俗。垂死边缘的AI上市公司一时变得前途无量。各路资金终于在新能源之后找到新题材,于是乎,只要蹭上chatgpt概念的,股票纷纷翻倍甚至翻好几倍上涨。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发酵,股市里已经出现很多估值高得离谱的AI公司,一旦热度下降,股价打回原形,持仓的股民恐怕血本无归。


私人投行君给大家整理了十只泡沫股,一起来看看。


有人认为,泡沫好比啤酒花,没泡沫的股票没意思,如果你愿意冒险,愿意与泡沫共舞,也是可以的,反正风险自担。


精力有限,考察范围只限市值200亿以上的比较正宗的大票。小票、以及只跟AI沾边的票,都不在考察范围内。


怎么定义泡沫:从价投的角度考虑,假设你很有钱,可以按目前的市值并购市场上任意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回本周期多长?回本周期越长,泡沫越大。

PS:回本周期长,不一定是坏事,但任何一个定义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就别杠了,杠就是你赢。


AI概念股,大概分两类,一类本身是模型的,一类是给AI卖铲子的,比如服务器、芯片等。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类纯属想象,什么时候贡献多少业绩,还看不到;第二类是会立刻产生业绩的,毕竟AI公司训练大模型,需要采购大量算力。好比当年美国西部淘金热,淘金的不一定挣到钱,卖铲子、卖矿泉水、卖牛仔裤的赚个盆满钵满。


以下是私人投行君所做的测算,仅供参考,如有冒犯,请联系本人删除。


第10名:中科曙光


中科曙光属于卖铲子一类,硬件软件都有卖,算力设备龙头,章剑平豪掷20亿重仓股。

股价从年初的21块,涨到近期的54块,翻了一倍多,目前市值784亿(截止4月21日收盘,下同)。

按照券商分析师最近一个月(已考虑chatgpt影响)的盈利预测均值,2023-2025年,利润增速也就中等水平,而且逐渐下滑:

假设:券商分析师的预测是靠谱的,2025年真有32亿归母净利润,并且2026年及以后继续保持每年24%的盈利增速,并且中途不需要增发股票。

那么:如果你现在按目前784亿市值收购了中科曙光,由于净资产才170亿,依靠每年累积的盈利,还要10年才能回本(2032年归母净利润144亿,十年累计归母净利润658亿)。

10年才回本,放在银行做定期存款,10年累计下来都有30%收益。

何况,分析师的预测真的靠谱吗?2026-2032年真能每年保持24%的盈利增速吗?


第9名: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大家应该很熟了,比较正宗的AI龙头,属于第一类。

前几天刚出了一季报,居然亏损。

你看,连续每年盈利是很难的,更别说每年高增长。

昨天股价暴跌9.24%,算是把泡沫挤掉一些,但市值仍高达1348亿。

按照券商分析师最近一个月的盈利预测均值,2023-2025年,利润增速虽然比较高,但快速回落至中等水平:

假设:券商分析师的预测是靠谱的,2025年真有34.6亿归母净利润,并且2026年及以后继续保持每年28%的盈利增速,并且中途不需要增发股票。

那么:如果你现在按目前1348亿市值收购了中科曙光,由于净资产才163亿,依靠每年累积的盈利,还要11.5年才能回本(2033年归母净利润249亿,11年累积归母净利润1062亿,还不够,2034年还得再赚一些)。

何况,2026-2034年真能连续8年每年保持28%的盈利增速吗?

第8名:同花顺

卖炒股软件,然后荐股、打广告。

同花顺由于采用AI技术来荐股,因此属于第一类,但是是垂直AI,而不是通用AI。

chatgpt出来前同花顺就已经在用相关技术。但是chatgpt出来前,股价只有75块左右;chatgpt出来后,股价最高冲到240块。同样的技术、同样的业务,什么都没改变,市值翻3倍。最近几天有所回落,但目前市值仍高达1055亿,但净资产只有72亿。

采用类似的计算方法,假设2026年以后每年保持跟2025年一样的盈利增速(18%),回本周期13年(2035年189亿,13年累计净利润1,030亿)。

回本周期虽长,但每年18%的盈利增速,相对其他AI概念股,已经属于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假设了。

第7名:海光信息

中科曙光、海光信息中科信息,俗称“中科三剑客”。其中中科信息市值才80亿,不纳入本文考察范围。

海光信息,也是卖铲子一类,卖CPU和DPU的,市值2124亿,净资产才170亿。要知道,去年才8亿利润,算下来小300倍市盈率。

不过炒股炒的是预期,要向前看。

采用类似的计算方法,假设2026年以后每年保持跟2025年一样的盈利增速(35%),在170亿净资产基础上,再加上每年累积的盈利,还要13年才能回本(2035年归母净利润509亿,13年累积归母净利润1921亿)。


跟同花顺比,虽然回本周期都是13年,但海光信息要假设2026-2035年连续10年每年保持35%的盈利增速,而同花顺只需每年18%,直观感觉,同花顺靠谱很多。

第6名:商汤

港股,AI四小龙之首(另外三家是云从、旷视、依图)。

商汤发布了“日日新”大模型,被质疑造假,过去10天股价跌了1/3,但目前市值仍高达809亿港币,折成人民币710亿。好在净资产比较多,有290亿。

第10-7名,好歹盈利。商汤则出现巨额亏损。

公司2021年曾巨亏170亿,主要是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135亿的非现金损益,剔除该因素后亏损仍有30多亿。2022年由于股价暴跌,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这部分亏损少了很多,导致总亏损额缩减至61亿,但单看经营性亏损,其实扩大到47亿。

最近一个月券商预测均值为2025年营收88亿,同增31%;亏损28.6亿,收窄7亿。

假设未来每年保持31%营收增长,亏损额每年收窄7亿,盈利后净利率按3%、6%、9%……的趋势上升,并最终达到25%。

那么:

2023-2029年:累计亏损147亿

2030年:盈亏平衡

2031-2036年:累计盈利567亿(2035年,营收1310亿,净利润236亿)

于是2023-2036年累计盈利419亿

加上期初290亿净资产,合计709亿,刚好等于目前市值。

回本周期14年


第5名:昆仑万维

一家游戏和音乐公司,股价从年初的15块左右翻三倍,到达目前的50块左右,市值成功比肩三七互娱(前者585亿,后者597亿)。

与其说昆仑万维是一家游戏公司,不如说是一家投资公司。或许由于投资眼光独到,总能蹭到最火的风口。前两年蹭了元宇宙概念,今年蹭chatgpt概念。

4月17日收盘后,以“二人转”的方式发布所谓的大语言模型“天工”。要知道,公司去年全年研发支出仅6.9亿,花在“天工”上的顶多三四亿,真不知道这点钱能研发出什么样的大语言模型。就这水平,4月18日股价居然暴涨7.68%。

既然发布大语言模型,就把它归入第一类AI公司吧。


大家不相信百度的“文心一言”,却相信昆仑万维的“天工”,你说这泡沫有多大?


公司目前净资产127亿,券商预计2025年净利润能达到17.5亿,同比增长11.5%。采用跟上文类似的估算方法,假设今后连续十几年都能保持11.5%的增速,那么回本周期要14年多(2036年净利润58亿,2023-2036年累计净利润438亿,加上净资产127亿,合计565亿,还差20亿)。


第4名:寒武纪


前面第10到第5名,好歹净资产都在百亿级,但寒武纪,净资产不到50亿。

寒武纪,一家做芯片的公司,去年营收才7.3亿,亏损11.7亿。营收没增长,亏损扩大40%。

业绩不好,估值自然崩盘。

2020年上市后,股价持续暴跌。今年靠着chatgpt概念,股价硬是起死回生,从50多块涨到目前的248块,市值1028亿,一百多倍市销率!净资产47亿,200多倍市净率!

寒武纪属于第二类,给AI公司卖铲子。虽说AI公司训练模型需要大量芯片,但这估值也太夸张了。

目前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还没发布,券商目前的盈利预测只覆盖到2024年。营收16亿,同比增长44%;亏损4亿,比2023年亏损额收窄3亿。按这个趋势,2026年才能实现盈利。

假设2025年后每年营收保持44%的增速,盈利后,净利率按3%、6%、9%……的趋势上升,并最终达到25%(美国高通公司净利率27%),那么:

2036年营收1272亿,归母净利润318亿,14年累计净利润924亿,加上期初净资产47亿,合计971亿,离1028亿并购成本还缺57亿。

回本周期需要14年多

跟昆仑万维比,虽然都是14年多,但寒武纪回本前提之一是连续十几年增长44%,比昆仑万维的假设苛刻多了。


第3名:云天励飞

深圳AI第一股,属于第一类AI公司。本月刚上市,注册地在深圳龙岗区,主要技术是满大街的人脸识别。公司第一套产品是和深圳龙岗公安一起打造的动态人像识别系统。


去年底净资产11亿,算上今年IPO募集的36亿,假设一季度亏损1个多亿,净资产只有46亿。

2020-2022年,每年营收徘徊在4-5亿的样子,有增长但不快;毛利率34-39%,明显低于商汤60-70%的水平。

更要命的是,2020-2022年,研发费用2-3亿,但亏损额却高达4亿左右,说明即使剔除研发,还是亏损的。

就这,市值还有316亿。

目前券商给出的盈利预测是,2023-2025年,营收增长45%、40%和35%,亏损额每年收窄几千万,到2025年还亏损3.45亿。按这趋势,2030年前都别想盈利。

假设2026年以后每年营收保持30%的增速,2030年营收50亿并实现盈亏平衡,2031年开始每年净利润率按3%、6%、9%……的速度上涨,达到25%后维持稳定。


那么:

2023-2029年:累计亏损16亿

2030年:盈亏平衡

2030-2038年:累计盈利270亿(2038年营收409亿,净利润98亿,净利率24%)

从而2023-2038累计盈利254亿

加上期初净资产46亿,合计300亿。

接近目前316亿市值。

所以回本周期需要16年

前提是营收连续16年营收维持三四十个点的增速、净利率每年稳步增长。这些假设还是非常苛刻的。

跟现在的造车新势力,虽然人家也在亏损,但人家好歹收入增长够快啊,动不动翻倍式增长!云飞励天体量这么小,增长才三四十个点。


第2名:云从科技

AI四小龙的另外一个,主打产品也是人脸识别,市值288亿,净资产21亿,毫无疑问也是亏损股。

今年以来还没有券商对云从科技未来几年作盈利预测。

但从历史数据来看,增长并不稳定,2019-2022年营收分别为8.1亿、7.5亿、10.8亿和5.3亿,可见2020年和2022年都出现营收下滑,尤其2022年营收居然打了49折。

亏损额更是惊人,2019-2022年亏损分别为6.9亿、8.4亿、6.6亿和9.2亿,除2021年外,其余3年,亏损额的绝对值比营收还多。研发费用一年才5亿左右,也就是说,就算不搞研发,公司还是亏损的。

假设2023年恢复2022年10.8亿的营收水平,并且今后每年营收增长15%(参考2021年比2019年增长了33%,复合增长率15%)。

假设2023年亏损额也恢复到2021年6.6亿的水平,然后每年减少2.2亿,2026年盈亏平衡。此后每年净利率提高3%,直到25%封顶。

那么:

2023-2025年累计盈利:-13.2亿

2026年盈利:0

2026-2043年累计盈利:280亿

于是,2023-2043年累计盈利:267亿

加上期初净资产21亿,合计288亿,正好等于目前的市值。

也就是说,回本周期20年


第1名:三六零

百亿离婚案主角。

当年回归A股,市值一度高达4500亿,后来由于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值一路下滑,今年年初不到450亿,直接打1折。

好在周鸿祎和董秘赵路明蹭了chatgpt热点,自称自家模型一直在用,并且“谦虚”地称自家模型仅略强于chatgpt2。于是市值一度冲到1500亿,最近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142亿。

周鸿祎说,只有搜索引擎才有足够的数据饲养训练大模型,而360搜索在中国市场份额第二(仅次于百度)。

既然如此,为什么买三六零不买百度呢?

百度市值3,434亿港币,折合人民币3,015亿,不到三六零3倍,但是营收却是三六零的13倍,净利润更是三六零的无穷倍(百度去年净利润76亿,而三六零亏损22亿并且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

三六零跟上面九家AI概念股相比,最大的BUG在于,别人是增长的,三六零是持续收缩的:

又亏损,又萎缩,请问前途在哪里?


既然三六零都一直在用这些AI模型了,说明技术还是原来的技术,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请问,年初的三六零和现在的三六零基本面有什么区别?一点变化都没有,平白市值翻倍?


三六零净资产虽然高达315亿,但是对于目前1142亿市值,还是溢价了827亿。如果并购了三六零,又亏损,又萎缩,以后怎么把这827亿挣回来?


所以,回本周期是:永远



本号所有内容仅为个人研究心得,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负。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