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22年年报。
22年收入161亿,同比增长7.4%,净利润25亿,同比增速8.65%。只看数的话这业绩肯定是差强人意的,甚至可以说很差,这也和网络上的舆论基本是吻合的,这份年报一出,底下评论清一色都是冷嘲热讽。
但这份业绩如果被认定成差,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失忆。如果22年没有新冠疫情,这个业绩绝对是不行的,但在去年隔三差五查核酸,不少地区都经历强风控的背景下,作为门诊型的医院业绩能够实现正增长就算不错了。
有意思的是,基本上做的好的民企,有一个算一个,舆论都是负面的,基本每一个都长年被造谣环绕,习惯就好。
年报有这么几个重点。
首先是常规业务里,视光业务和屈光业务的增长都超过全年整体的业绩增长。屈光项目22年增速14.8%,视光业务增长11.85%,在不可抗力负面因素的压制下,这俩业务还能2位数增长,不夸张的说23年3月开始一旦没了新冠,这俩业务估计能来一波小爆发。
其次,对比这边高增长的2项业务,白内障这种受益老龄化的业务22年反倒衰退了。这也合理,因为老人在22年的背景下,出门去看病确实不太现实。而中国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未来的白内障相关业务增速势必低不了,因此有理由认为23年该业务增速很可能超预期。
最后,年报在业务的解读部分,提到公司的市占率还在提高。而且公司还披露了不少研发项目的情况,公司的研发投入继续创新高,达到2.7亿(去年2.2,前年1.6)。不仅如此,22年爱尔眼科通过募集资金,扩建(包括搬迁)了7个省会医院,同时还收购了35个新医院。公司的扩张速度还没有慢下来,且花的钱倒是也不多,总共35亿,稀释的股权比例也不高。
再来看1季度报告。
1季度业绩,收入50亿,增速20%,净利润7.8亿,增速27.9%。
考虑到1季度的1月基本上所有人都中新冠了,基本上这个1季度也少了大概3周的样子,居然还有20%+的增速,看到这个数据就很欣慰,一方面证明过去对于这个公司的分析基本上没什么偏差,一方面也看到公司重新恢复高增长有种家有小女初长成的赶脚。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爱尔眼科收入突破200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同时利润增速也不太可能低于30%,甚至超预期的话可能逼近40%,23年的净利润大概率能落在35亿上下,且这个速度应该不会降低,24年业绩仍然有极大概率保持高增速。按照今年35亿来算的话,当下PE是60倍的样子,虽然还是有点贵,但倒不是接受不了。
总体来说,爱尔的优秀毋庸置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