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C5BC56BEDF3EC35F2EF394107C54CCA2_w1280h550.jpg)
这是我们2023年下半年策略报告,也是第1031篇周策略报告。
一、回顾2023年策略报告
回顾下今年年初我们的《重归基本面:2023年策略报告2023年》,在开篇中,我们给出了3个基本认识,分别是:
1、降低政策因子在投资中的权重,回归基本面。
2、关注国内复苏机会,关注美国衰退风险,把握结构性机会。
3、短期快速轮动和中长期布局各行其道。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BA40A77CEC9743A4AAB604032C74542B_w581h824.png)
截止目前,2023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了,站在全年的角度看,我们这3个基本的认识不会改变,从上半年的表现看,我们这3认识中,
第一条得到了验证,市场一直期待各种政策,但目前看,指望依靠政策搞“短平快”的短期投资是比较不现实的,降低政策因子的判断是对的。
第三条也算得到了验证,整个上半年市场走得非常割裂,短期资金快速轮动,1、2月份半导体、白酒、港股等表现突出,随后AI和中特估一统天下;
而反观中长期资金,并没有过分地参与短期主题化、快速轮动的行情,依然坚持中长期布局。
而第二条,上半年看,跟我们的推论实际是相反的,国内虽然缓慢复苏,但市场期待值太高,有很大的预期差,导致国内市场表现不是太好,截止到2023年6月21日收盘,沪深300全年收益仍然为负,-0.20%,恒生指数全年-2.85%,创业板指-5.75%;
而受益于经济和信心的双重提升,美股上半年表现得非常抢眼,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29.00%,标普500指数收涨13.70%(Wind,2023.01.03-2023.06.21)。
我们这一个基本认识错了吗?
我们还是相信常识,不打算改变我们的认识,下半年我们看看最终结果如何。
二、两个基金投顾组合回顾
先汇报下银华天玑-悄悄盈的情况,总得看下来,由于上半年A股和港股表现不好,市场缺少信心和成交量,悄悄盈上半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超额,反而因为在硬科技、基础消费、医药医疗、港美股中国上市公司等方向的布局,短期表现比较一般,发力预计要下半年了。
调仓方面,上半年在3月初做了一次持仓优化,总体上更加聚焦指数型和指数增强型基金,降低单一行业因子暴露,专注于国内资产,期望提升组合的稳定性;
医药医疗部分更加关注中药。指数基金占比较高,摩擦成本较低。
客观看,悄悄盈作为R4级别基金投顾组合的稳定性,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作为家庭财富布局的部分看,我们坚定地认为,重视在A股和港股的投资,重视悄悄盈是非常必要和明智的选择之一。
关于银华天玑-年年红,在以债券类基金为基本盘的前提下,围绕权益中枢配置的偏股型基金,在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相对稳定。
两个基金投顾组合不同时间段的涨跌幅,可以在跟投的后台里看到,就不再截取公布了。
我们每个人的资产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年龄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基金投顾组合,稳定性和长期可预测性比短期风格极致化带来的进攻性更重要,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资产的大幅波动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头再来过。
所以一定要知道,资产是用来配置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风险和机会,调整在二级权益市场、债券类基金、现金管理类基金的配置比例,稳中求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高收益,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0D1A48D0341A59CC81AD8DF14BE47FDC_w1080h290.png)
上表是我们结合通用的“100-年龄”风险投资法则,根据当下市场风险收益比情况,给出的不同年龄段在权益市场、债券类、现金管理类这三个方面的配置建议,建议仅供参考,实际投资需结合每个人的投资需求、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等确定具体配置情况。
可以看出来,我们当下对于二级权益市场是相对乐观的,但依然提醒大家注意资产配置比例,一定要留有余地。
三、下半年策略核心及资产管理方案
核心策略:下半年,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等待A股和港股市场的拐点出现,等待价值慢慢回归。
1、市场信心慢慢恢复。
我们在今年年初就给出“降低政策因子在投资中的权重”这一认识,是我们对事物常识以及社会规律的基本认知,再加上对当下市场生态的判断,综合得出来的。
根据我们的理解和观察,随着对外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以及国外主要经济体执意脱钩风险的进一步暴露,如果国内基本盘稳定且拥有足够的定力,外部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
国内方面,随着悲观情绪的释放,在各方呵护下,经济复苏的趋势会更加明确。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很多变化都在从量变积累,质变的时间不会太远。
2、以时间换空间。
随着信心的慢慢恢复,整个A股和港股市场可能也将进入到时间换空间的阶段。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B7111CAB389843029C064710575EEC50_w1080h373.png)
6月21日沪深300收盘3864.03点,TTM估值11.72倍,处在近10年历史百分位的29.17%(Wind,2013.06.24-2023.06.21)。
从2021年2月中旬调整以来,已经调整了28个月,时间周期是够的,从技术图形看,点位也回到了2019年3月份的位置,再往下走就到了2018年年底行情启动的区间了。
3、港股更加乐观。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2267BAA2D46FA6F15E94374CDBCA6BB2_w1080h375.png)
恒生指数截止到6月21日收盘19218.35点,基本回到了2009.09---2017.02的箱体整理区间,TTM估值9.11倍,处在近10年历史百分位的17.27%(Wind,2013.06.24-2023.06.21)。
恒生指数这一轮调整始至2018年2月份,至今5年零4个月,调整的时长和跨度都是比较长的。
从技术层面看,日线和周线级别的重要均线都充分粘合,月线级别MACD也在零轴之上,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决定恒生指数短期涨跌的因素明显来自于外部,随着美元加息逐步见顶,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看起来短期制约因素有逐步消除的迹象,对后市我们更加乐观。
4、沪深300大概率会继续强势。
主要依据,一是对比中证500、中证1000,沪深300明显调整得更加充分;
二是存量资金之下,新增资金有限,市场会偏爱低估值价值板块,以国企和央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沪深300会更受资金关注;
对比相对更容易受到长期投资资金关注的消费、医疗、新能源等方向,沪深300大概率会继续强势。
5、成长风格年底是个关键点。
沪深300的继续强势,对应的就是成长风格的弱势,从时间周期上看,创业板指的调整从2021年12月中旬开始,比沪深300延后大约10个月,从周期和换手率等各个角度看,2023年对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成长风格会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换个角度看,2023年的下半年,继续布局成长风格,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
6、提高权益资产配置上限,保持底线思维。
在我们给出的,我们已经充分表达了我们的核心观点,那就是根据投资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权益资产配置的上限,把握二级市场给出的中长期配置时机。
当然,前提是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能盲目,同时也要配置足够的债券类和现金类资产,提高抗风险和抗回撤的能力。
7、重视指数型基金的配置。
在二级市场的配置上,我们会相对重视指数型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对于财富管理来说,稳中求进很重要,基于基金投顾组合低换手率、高确定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特性,未来我们会相对重视指数基金的配置,不会为了追求收益率而过分重视风格更加犀利和积极的主动型基金。
总体上会以指数基金为基本盘。
8、银华天玑-悄悄盈的策略计划。
第一、从财富配置比例上,我们会高度重视银华天玑-悄悄盈,依托悄悄盈把握二级资本市场配置的时间窗口。
第二、从权益中枢上,会把悄悄盈的权益提高,保持更加积极的姿态。
第三、从配置方向上,依托港美股优秀中国上市公司、部分宽基等作为价值风格的部分(当然,配置的港美股持仓基金要看下半年情况),以及硬科技、基础消费、医药医疗等成长风格方向,综合配置,耐心等待风格调整的拐点,再做出必要的调仓。
9、银华天玑-年年红的策略计划。
年年红作为以债券类基金为基础的R2级别的基金投顾组合,我们会进一步关注稳定性,把稳定性放在收益率前面,经常复盘持仓品种,确保债券类基金的稳定性;
对于权益仓位部分,保持乐观期待和头寸,耐心等待市场轮回。
四、细分指数最新观点
以下是持续跟踪和研究的细分方向,以及最新的观点。
1、中证数据。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5FA17DE0ECF521DB949DAC15EE55D417_w1080h651.png)
中证数据静态估值72.41倍,2023年收涨48.74%(中证指数2023.06.21)。
进入到6月中下旬后,美股和A股AI相关上市公司都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见顶迹象;
消息层面,多家AI软件、模型相关的上市公司发布了大小股集中减持的公告,以及业绩下滑的提示报告,都为短期的走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趋势和规律上看,作为AI板块的代表之一,市场资金需要AI;而且中证数据从2015年6月见顶调整以来,这是第一次走出趋势性行情。
2、中证传媒。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C5372909218E9354104B62E9D2644E95_w1080h626.png)
估值方面,静态PE32.48倍,今年以来涨幅57.75%,非常亮眼(中证指数,2023.06.21)。
中证传媒在6月21日迎来了单日大跌7.51%,市场在半年报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全年这么突出的表现下,有这样的急跌并不意外。
从技术图形上看,这次快速的调整并没有打破中证传媒向上的轨迹,而且基本面上,游戏传媒的政策变得更加友好,总得看下来,中证传媒刚刚摆脱2015年6月以来的下降趋势,未来仍然值得期待。(Wind,2023.06.21)
3、中华半导体芯片。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173AEACF73A8F651FB0CFF67CE337B39_w1080h634.png)
估值方面,静态PE51.35倍,今年以来涨幅9.67%(中证指数,2023.06.21)。
基本面看,未来不管是AI还是其他智能化方向,半导体芯片都是核心之争,再加上国产化需要,长期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全球半导体库存周期见底的拐点也越来越近。
技术面看,自2021年7月见顶调整以来23个月,调整的幅度和时长都足够了。
后续仍然具备投资价值。
4、中证军工。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242DACA09E9728D1E6FF3EF705F4D02A_w1080h634.png)
估值方面,静态PE49.48倍,今年以来收涨0.82%(2023.06.21,中证指数)。
基本面方面,最近C919正式商飞等事件都对军工产业形成正面的支持,长期的成长性没问题;
船舶方面,有业绩改善拐点和并购重组的预期;
市场的担心点是军工用品没有办法保持高毛利以及增值税的问题,这方面只能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看业绩验证。
技术形态上看,虽然从2021年12月以来调整大约18个月,时间周期上差一些,但经过2022年4月份的急跌之后,中证军工走势比新能源等其他硬科技要平稳得多,反而没有那么多的急涨急跌,在调整的过程中,目前看,日、周、月线都粘合得比较充分。
总得看下来,长期的需求和增长空间是没有问题的,布局OK,但时间似乎是还差点意思。
5、生物科技。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36F1E8B7A009DB0064E1965468A4508C_w1080h627.png)
中证生科静态PE21.52倍,今年以来下跌了13.99%,近3年年化收益率14.34%,如果是高点追进可够难受的(2023.06.21,中证指数)。
总得来看,中证生科跟美国标普生科精选行业指数走势保持同步,标普生科精选行业指数对于医药医疗的引领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从宏观上看,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全球医药医疗都需要一个需求重构,消息层面,市场担忧CXO的脱钩;
从技术形态上看,无论是标普生科精选行业指数还是中证生科都从2021年2月调整至今约28个月,都基本进入到整理平台,中证生科各项技术指标总体还处在下降趋势,但标普生科精选行业指数日、周、月线都有比较明显的企稳迹象。
综合来看,中证生科为代表的医药医疗板块,有点像进入到了最后的情绪释放,市场需要完成一次彻底的换筹。
6、医疗器械。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0AC07E471D2F4987735BD9A8D9C08D62_w1080h631.png)
医疗器械的静态PE达到了16.53倍,今年以来下跌了8.46%(中证指数,2023.06.21)。
医疗器械总体上跟中证生科表现一致,但医疗器械相对独立,基本不受所谓脱钩的影响,估值也更便宜一些,确定性上面,似乎更好一些。
7、消费红利。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514287D157133B76996F24869FCF2AF0_w1080h618.png)
估值方面,静态PE28.31倍,今年以来收跌7.66%(中证指数,2023.06.21)。
制约消费红利走势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信心的恢复,这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下半年应该可以看得到;
第二点是业绩,消费红利目前的估值已经不算低了,算是一个中枢,依靠估值的提升已经不现实了,更多需要的是业绩驱动。
长期布局的角度看,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8、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TTM估值9.11倍,处在近10年百分位的17.27%(Wind,2013.06.24-2023.06.21)。
整个香港市场目前受外资情绪影响较大,恒生指数的点位中枢跟2009年差不多,投资的价值和机会,从我们国内的角度看是比较明确的。
不过它的价值发现过程,可能会比较折腾,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本质上还是定价权的问题,外资对于港股的定价有比较大的话语权,随着上半年人民币柜台的开通,要观察是否有改善。
第二个方面,流动性方面,还要观察美元加息周期何时结束,目前加息进入尾声的概率比较大。
第三个方面,进一步观察上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情况。
结合最近1个月的走势看,市场对于港股似乎有了更乐观的期待,抛开估值的提升不考虑,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港股中长期看也是值得乐观的。
9、恒生科技。
除了港股市场总体的情况外,恒生科技还有一些需要额外关注的地方,恒生科技的成分股主要以互联网为主,互联网目前一是野蛮生长期过去了,进入到了成熟期,二是营收净利润数据还需要观察。
这关系到现有的估值体系是否适用,技术图形上面还好,资金面和情绪面,在这个位置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只是后面的发展,还需要要用数据说话了。
从最近公布的财报看,互联网类企业总体上是恢复了增长的,符合甚至略超市场预期,而且最近消息面也有很多压缩降低成本的动作,TTM估值25.75倍,处在近10年历史百分位的1.68%(Wind,2020.07.27-2023.06.21),随着经济的慢慢复苏和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短中长期都值得重视。
10、创成长。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2A6EFD7EB355EE1458113B298995ECB7_w813h793.png)
经过6月第二周成分股的调整,AI板块的占比出现了大幅的提升,明显跟中证数据、中证传媒的走势趋势相同,这就是这个指数有意思的地方,它考察的不只是成长性还有动量效应。
从技术图形上看,总得感觉是调整还不够充分,换手率也不够,从2021年12月份以来,大约调整了18个月;
随着成分股的调整,技术形态开始修复,日线和周线级别的均线修复比较明显,指数有一定的概率企稳并逐步寻求拐点。
11、光伏产业。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6321973537FE8851C1BAAD30B1A2E971_w1080h623.png)
光伏产业静态估值16.78倍,2023年以来下跌了13.38%(2023.06.21,中证指数)。
整个光伏产业的成长性是不需要怀疑的,在4月11日我们发布的《理性与价值终将回归:谈谈新能源和AI》文章里,我们分析了硅料价格下行和下游排产,国内1-2月光伏装机20.4GW,同增88%;
2023年1-2月硅片电池组件出口43.7GW,同增24%,逆变器出口19.5亿美元,同增131%,海外需求持续旺盛。(东吴电新:新能源3月月报)
虽然我们会担忧短中期贸易冲突的干扰,中期还有产业竞争激烈的问题,但长期的确定性方面,光伏产业非常有优势。
从最近1个月的走势看,整个指数明显有急跌后的修复行情,短期有企稳的迹象。但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市场对于新能源热情仍然很高涨,现在市场总体存量资金之下,对于光伏的乐观情绪有所改变,短期反而更担心产业竞争的恶化,对于反弹的力度应该降低预期。
综合来看,短期也有一定反弹概率,中长期布局尚可,但真正的拐点,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
12、中证中药。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5342474162BE9E318D3160929501236F_w1080h638.png)
从目前的产业政策看,中药产业进入了一个产投研的旺盛期,一方面成熟的产品市场比较稳固增长,另一方面一些老的中医药技术开始受到重视推广,还要看到,政策上的鼓励和保护也比较明确。
这个判断在2023年1季度的业绩报告中也得到了验证。
从技术面上看,指数回到了近5年的高点,静态PE30.62倍(2023.06.21,中证指数),最近1个月处在缩量调整收敛状态,长期向上的趋势大概率没有改变。
13、中证农业。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F183681AF2073AA9D81E5FA83BF86D53_w1080h623.png)
对于中证农业的研究分析,争议还是比较大的,逻辑并不复杂,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自动化在加速,食品的开发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整个产业的利润率逐步抬升的趋势已成;
第二个,中证农业里的一些养殖企业,经历了一轮激烈竞争,持续亏损,类似猪肉价格也进入了一个底部区域,行业向上的力量在逐步积累。
技术面看,从2021年2月以来,调整了近28个月,静态PE18.01倍(中证指数,2023.06.21),经过4月份以来的一轮急跌,最近有短期企稳的迹象;
基本面看,一方面转基因种子产业化落地时间不明确,另一方面猪肉养殖周期拐点也还不明确,这些都导致了指数短期走势的被动,但总得来看,指数向下的空间不大,进入到调整的中后期,时间换空间。
14、房地产。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16194E77A764A476C1A096BA670BDCED_w1080h623.png)
对于房地产,基本观点没有改变。我们认为短期来看还没到乐观的时候,这个跟中证煤炭有点像,出清的过程会比较痛苦和漫长,至少从我在我们这小县城了解的信息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出清,恐怕还需要一个过程,谨慎点不是什么大错。
关注房地产,是因为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太大了,我们需要从观察中学习、理解整个事情的处理手段和模式,增加我们对底层逻辑的理解。
另外,这个产业如果真的出清了,可能也会有中证煤炭那样的投资机会,目前看,似乎拐点还没到。
15、科创50。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823C9825BCF2DEB46D7B5BE7EF947024_w1080h643.png)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2019年底科创50指数推出以来,已经大约4、5年了,从规律上来说,一批上市企业也将进入到产品成熟期,预计很多应用层面的产品会开始在硬科技领域出现。
估值方面,静态PE35.74倍,(中证指数,2023.05.26),政策面、资金面都比较积极乐观;
成分股方面,经过最近的调整,龙头个股的占比更加科学,单一个股对于指数的影响趋弱,整体稳定性方面会更好一些;
技术图形看,经过持续23个月的调整,日线和周线明显出现均线粘合,月线级别各均线也有要拐头的迹象,总得看下来,短期不悲观,中期等拐点,长期值得期待。
16、央企结构调整。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3DBC302D86831EC10252902A10F74809_w1080h626.png)
关于央企国企价值重估,这个投资的逻辑是顺的,第一,总体上看,央企和国企的估值是处在相对低位区域的,第二,在存量经济之下,龙头企业的份额和地位优势也会更明显,第三,随着央企国企考核ROE的变化,盈利水平有望迎来变化。
结构调整指数目前静态PE12.03倍,今年收涨11.67%(中证指数,2023.06.21),技术图形上看,在经过5月份的回踩后,结构调整上升趋势依然保持良好,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
17、证券公司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95A04625BF8C16C7154B3A08DE93EEA1_w1080h631.png)
从基本面上来说,证券公司逐步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包括龙头集中、包括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预期红利、包括上市公司自身营收质量的提高等。
从技术面上看,从2020年7月以来调整了35个月,静态PB1.26倍,处在近10年历史百分位的6.9%(Wind,2013.07.15-2023.06.21)。
但证券行业的深层次变化比较缓慢,而行业市值又非常大,想要有整个行业特别大的行情也比较难。
综合来看,经过最近2个月的快速调整,短期似乎可以乐观一些。
18、CS新能车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30625/8628375E276EB4AEA992334343D6171E_w1080h636.png)
基本面上,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已经非常强了,理论上来说具备了可以更上一层楼的实力了。
但是也要看到,制约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第一,客观地看,很多核心的技术离不开世界龙头公司的技术开源,未来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突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第二,国外的限制以及基础建设可能会对整个产业链的出口有影响;
第三,产业链有潜在的竞争激烈的隐忧。这些都需要在接下来的2、3、4季度逐一验证。
技术面看,从2021年11月以来调整了19个月,不过中间有一次大级别的反弹,如果从反弹高点2022年7月算起,调整的时间上是不够的;
估值18.62倍(中证指数,2023.06.21),最近1个多月的持续调整,完成了对2022年4月份底部区域的回踩,看起来有点像“双底”形态,综合来看,中长期要想走出来,还需要点时间或者是增量资金。
19、中证白酒
中证白酒在普通投资者中的认知度可以说是无出其右,2023年1季报也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也确实在持续证明自己的优秀。
不过白酒行业的担忧也不是没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饮酒人群的快速萎缩,整体行业的产量是下降的;
第二是持续提价的逻辑受到挑战,中端和次高端市场的提价有点挑战普通消费者的承受力,很多企业和私人定制的白酒仅仅成批量地出现在各种私人和商务场合。
估值上30.97倍(中证指数,2023.06.21),技术面看,从2021年6月以来,持续调整了24个月,经过最近1个多月的调整,短期有企稳的迹象,中长期要想走出来,一方面要看整个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的情况,另一方面,要看白酒行业每个季度的经营数据变化,来验证投资逻辑。
我是无声,每天坚持研究分析基金,
每个交易日一篇投资观察和思考,
每个交易日一条《基金大复盘》视频,
每周日发布周策略报告,
随时保持高效沟通和交流,一个坚持努力提高研究能力的基金投顾人。
觉得内容有价值,觉得悄悄盈、年年红基金投顾组合值得信赖,觉得顾问交流很重要,就点个赞,留个言,转发一下吧。谢谢。
文章精选:
4、向上的趋势和主线,逐步浮出水面:2023年2季度策略报告(第1020篇周策略)2023.04.02
5、怎么应对低迷的市场(第1027篇周策略)2023.05.28
温馨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指数或投顾组合未来表现。
管理型基金投资顾问服务由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顾组合建议中可能包含银华基金管理的基金产品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产品。请投资者在使用基金组合服务之前,仔细阅读相关协议、业务规则以及策略说明书,充分了解组合详情及该组合的基金配置情况,确认该组合符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投资者投资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应遵循“买者自负”原则,在全面了解基金投顾组合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基金投顾组合策略,谨慎作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银华基金不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诺。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顾服务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人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A股缘何大跌?节后怎么走?# $银华农业产业股票发起式A(OTCFUND|005106)$ $银华富裕主题混合C(OTCFUND|015233)$ $银华中小盘混合(OTCFUND|180031)$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