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为什么基金净值精度增加了。不少基金公司都发了公告,净值从4位增加到8位。
主要是因为债基大额赎回变多了。大额赎回一般是因为机构看淡后市,也有冲规模冲首发的“帮忙资金”时间到了要撤退的情况。
市场上存在一些持有人主要就是单一机构的债基,有的叫做“定制”或者“包养”;机构占比99%以上,个人只有不到1%的份额。这时候机构的撤资就会导致大额赎回的发生。
大额赎回情况下,如果净值精度不够,就会导致赎回总金额的误差,和赎回后净值的暴涨暴跌。
举个例子,你和机构共同持有一只基金,你持有1万份,机构持有1亿份。当机构赎回时,按照单位净值一般只精确到0.001的情形,机构赎回的金额其实是最高会有 “1亿*0.0001=1万” 这个量级的误差的。
也就是说,当机构赎回一亿时,可能有几万的金额“多赎”或者“少赎”了。如果第四位是“四舍”的,那么按净值给机构计算的赎回款就偏少,这个便宜就给你占了。如果第四位是“五入”的,那么要赎回的机构就占了剩余持有人的便宜。
提高净值精度,让双方占便宜和吃亏的幅度就变小了。原本几万的误差,变成了 1亿*0.00000001=1,个位数的数量级。
因此第一个结论是,提升净值精度并不是单向保护个人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的利益,而是大家尽量都公平。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额赎回会让净值暴涨暴跌。过去大家在看业绩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债基的“显眼包”,甚至出现净值翻番的收益。解释都是——大额赎回了。
回到上面我们说的例子,当机构赎回1个亿,留下1万的“误差”零头时,这1万相对于机构不算什么,但是相对于剩下仅剩你的1万份的基金来说,相当于“泼天富贵”——单位净值直接翻番了。这也就是大额赎回引发净值大幅波动的原因。
为了避免当这样的显眼包,就提升基金净值精度,没有了天降巨款\巨债,净值就比较平稳了。
过去还有一个原因会导致净值暴涨,就是在大额赎回下,赎回费的一部分会计入基金资产,因此给剩余的持有人带来了泼天富贵。
现在的债基即使是A类份额,基本持有1个月以上也不收赎回费了。因此这种情形的暴涨也没有了。
我查了一下choice和基金公司官网,都查不到那些基金8位的净值数据。——因此实操情况就是,披露还是按4位披露,赎回交割按8位净值交割。再看一下净值,赎回后就异常平稳,涨跌幅度都是债基正常波动范围。
其实“显眼包债基”现象由来已久,十年前就开始零零星星地有了。为了给基金准确排名,还得对它们进行特殊处理。
为什么现在突然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了。从去年开始,陆续就有提升净值精度的公告,除了一波一波的债基行情的引发外,也有权益基金、QDII基金提升净值精度。
提升精度虽然要麻烦托管行和基金公司多做一点工作,但是目前也渐渐成为了标准化业务。
大概保护持有人利益这一说,现在真的逐渐引起了基金公司和行业的重视。
上周去和某大行聊了聊,说合规和消保最重要,今年第一优先级,杜绝客户投诉,天天要写小作文解释。最主要的工作是人民性和普惠性,做好五篇大文章。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