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位银行的朋友问,买了兰兰的基金亏到现在,要不要换一只医药基金,哪只比较好。

她自称是个“小韭菜”,但对市场有一些比较“正确”的观点——比如对医药行业有长期比较坚定的信心,也认为目前是个低点,肯定不会割肉。

她的point在于,目前比较被一致看好的大约是创新药以及器械板块,而兰兰的持仓基本上是医药的白马龙头,规模太大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做很好的调仓。未来如果市场上涨,这只基金可能会力度不强。那么是不是换一只医药基金,比如鹏华、平安的更加明智一点。

毕竟熬也熬了,再涨不动就内心比较悲催。


2.

挺佩服她的,没有被持续的亏损“冲昏头脑”。还想着能抢救一下。

也特别理解她的这种心理。过去在券商,也给客户做过基金诊断,亏了几百万的大客户,很希望从专业人士那儿获取一些正确的操作办法。

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推荐一个更好的替代品种。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心理按摩。——将过去的失败归咎于基金选错了,未来有了更好的参谋,我换一只基金,就有希望重新翻盘。

它也许可以安抚到客户的情绪一点点——我不会扔下你不管,虽然亏了这么多,我依然在帮你想办法。

但这基本上是一种心理按摩。

因此在面对这位银行的朋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也可以不用换,拿着也行。

3.

基金研究能够做到什么,它的边界在哪里。从事这一行十多年后,我经常希望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它也许可以解释,投顾能够做到什么,他能带给客户多少什么样的价值。

如果你干过基金研究,或者研究过FOF、投顾,你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些答案。

做一个基金组合,它的KPI可以定为组合业绩排名同类型基金的前1/2或1/3,或者60~70%的优选基金排名同类型前1/2。

做一个FOF或者投顾组合,它的KPI可以定为战胜基金指数,有2~3个点的年化超额收益就更好了。

4.

但是对于单只基金,要求A要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跑赢B,这并不是个从技术角度容易达到的目标。

交易过多会给渠道贡献手续费,交易过多也是基民很难赚到钱的重要原因。

机构投资者则聪明一些,观察FOF和投顾组合,他们的换手率并不高。即便如此,也能看到,换手的有效性通常是一个无法保证的概率。

比如统计截止去年年底,所有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FOF(剔除成立不久未完全建仓的,持有股票的之后共65只),用全部基金持仓的静态组合计算今年前5个月的收益率为-0.25%,而这些FOF今年收益率均值为-0.37%。

也就是说,专门买偏股基金的这些FOF,今年调仓比不调仓多跌了0.12%。

个别来看,68只基金中,过半基金(42只)可谓调仓了不如不调。

这65只FOF中,调仓比不调强的有32只,调仓不如不调的有33只。基本各占一半。

这还是在全盘把握的情况下,在对个基的判断上,胜率又会比对组合的掌控胜率继续下降。

5.

基金组合投资,一来换手较低,远低于股票基金;二来即使换手,换对的胜率大约也在50%附近。

投顾组合也是如此。我又观察了某个白盒投顾组合。这个以偏股基金为主要投向的积极型投顾组合换手非常低,基本每次都只是零点几个点的再平衡,一年当中偶尔有一两次两个点的换仓。

当然,你可能要说。专业投资者有一套稳定的框架,他做了认知范围内最好的选择,当然可以持有。而我可能过去犯了错误,还不应该纠正吗?

我想说的是,基民犯的最大的错误是择时而不是选基金在选基金上的能力,只能通过较长时间的、以基金组合的方式稍许体现

最后的最后,如果真要给一个回答。我认为目前要布局医药基金的话,可以选择其他规模小一些的、灵活一些的、或者对于看好的细分领域有布局的基金。兰兰的基金规模既大,调仓余地不高,比较类似于医药指数。在医药基金内部博弈的行情中,不占优势。但是如果医药行情起来,有增量资金进入,大白马的核心品种也不一定落后。所以已经持有的,并没有把握推荐一定更好的基金。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03095)$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OTCFUND|00622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