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常态化,组件低价常态化,需求增长已经变低,且会逐步减缓,光伏已成夕阳产业,光伏上市公司市值会迎来重新估值。
大家觉得3季度亏损大,到明年现在看,今年3季度可能是小亏。
我一直看空,主要是有效产能增加或增长远高于需求增长。大家说2024产能增加放慢,增加快慢应该相对需求说,不能针对2023年产能增加说。
2024年中国产业链需求增长大约15%,可有效产能(算增长,P型产量看成产能)增长比需求高的太多,通威TOPCON从2023底25GW增加到今年底104GW,隆基绿能BC和TOPCON从23年底45GW提升到今年底100GW,最不应该增加产能的晶科能源,TOPCON产能从67GW提升到今年底95GW,随便找一家,就能体会到产能增加很大,有效产能增加实在是太大了,2025年N型产能会是需求2倍多。
中国年新增光伏装机基本触了天花板(仍然需要增加很多光伏装机,与建铁路一样,一年一年建起来的,不是马上都建起来,需求仅与年新增装机有关),产业链需求增长会逐步放缓,2025年仍然会是有效产能增加或增长高于需求增长。
TOPCON单套装置产能主要集中在8GW以上,低于5GW并不多,小装置许多是为自己组件配套,外销低于5GW的装置很少,都是新建装置,去产能十分艰难。
按照电池有效产能(P型产量看成产能),2024年全年过剩低于50%,平均开工率70%,2025过剩提升到超过110%,平均开工率下降45-50%。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
光伏投资大,用人多,固定成本高,垂直一体化固定成本10分/W(开工率100%),平均开工率从70%下降到45%,固定成本提升近8分/W(1GW8000万,出货100GW提升80亿)。当龙头开工率从2024年85-90%下降到2025年60-70%,固定成本提升3.5分/W,如果开工率更低,固定成本提升很大(开工率50%提升8分/W),另外,出货下降,期间费用也提升,开工率对成本影响大,大家仍然以抢订单为主,这也是产业链价格喋喋不休的关键。
涨价可能就是幻想,你的库房中库存堆积如山,在开工率严重影响成本的情况下,你是想着涨价?还是想着把东西卖出去。
最近产业链价格仍然十分低迷,N型硅料价格38-41元/公斤;N型硅片182为1.0-1.05元/W;TOPCON电池182电池价格0.265-0.27元/W(低位破了0.26,最近很疲软,价格走低;组件价格低于0.7元/W(10月25号通威搞出来一个0.612元/W中标价)。
我没有看到你们每天喊的涨价,春节过后行业等全喊涨价,我说从供需看,没有一点可能,价格会继续下跌,别用一个招投标价格高一点瞎扯淡,现在我的观点也一样!
从9月开始,出口变的低迷,出口价格(不包括美国)下降很大,从11月排产看,12月装机旺季并没有带来多少变化,马上进入淡季,怎么涨价?不管亏损多少,先想着怎么活着,找死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干!
美国组件产能提升大,明年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了,反倾销税堵死东南亚出口是明确的。出口电池价格低,单瓦利润与组件无法比。
今年龙头们绕道东南亚出口利润很高(美国组件价格2元/W),帮龙头们减亏很多,2025年利润低了,减亏很少了。
3季度行业盈利没有改观,4季度亏损会比较大
一.3季度产业链硅料(如大全能源)、硅片(TCL中环)和电池(钧达股份)亏损水平明显都高于上半年。
二.通威其业绩与饲料统计一起,饲料行业盈利好转,就无法判断其光伏盈利情况,但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均参股其分公司,3季度来自联营企业亏损明显高于上半年单季度均亏损。
三.衡量行业盈利是否好转,不是仅看一个季度扣非净利润变化,要从季度间毛利、期间费用、资产减值这些关键指标变化判断。一些公司业绩波动受固定资产减值波动影响大(天合光能减值多些,亏损多些,隆基绿能和通威跌价减值减少些,亏损也减少些)
如隆基绿能
上半年亏损52.4亿,3季度亏损12.6亿,下降13.6亿,主要是资产减值下降13.5亿。
上半年毛利29.5亿,3季度17.3亿
上半年来自联营企业通威等投资收益亏损1.3亿,3季度为亏损4.4亿
资产减值上半年57.8亿,3季度12.7亿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