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午后受到RISC-V利好刺激,相关板块个股快速拉涨,截至收盘,芯原股份、安路科技20CM涨停,全志科技涨超16%,国芯科技涨超15%,翱捷科技涨超13%,北京君正涨超11%,紫光国微涨停,成都华微、灿芯股份、复旦微电涨超9%,乐鑫科技涨超7%。
这 RISC-V 究竟是什么 “神秘力量”,能在资本市场掀起如此巨浪?今天,咱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
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群研究者,为实验设计了一种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V)。彼时,它不过是学术圈的“小众玩具”,没人能想到,短短15年后,这个完全开源、免费授权的架构会成为半导体行业颠覆性力量。
RISC-V 发展势头那叫一个迅猛。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单元里,已经有多达 40 个内部开发的定制 RISC-V 核心;高通在部分设备中也用上了 RISC-V 内核,出货量超 6.5 亿。不仅企业积极拥抱,各国政府也来 “撑腰”,欧盟砸下 2.7 亿欧元开发基于 RISC-V 的芯片。
有机构预测,到 2030 年,RISC-V SoC 出货量将激增至 162 亿颗,收入达 920 亿美元,这增长速度,堪称 “火箭式” 上升。而 RISC-V 虽然 “出道” 晚,却凭借开源、可定制的特性,迅速在芯片界崭露头角。

RISC-V vs Arm vs x86:三大架构的生死战
1、x86:老牌霸主的“笨重防御”
作为PC时代的绝对统治者,x86凭借复杂的指令集和成熟的生态体系(Windows + Intel/WAMD联盟)稳坐钓鱼台。但其臃肿的设计导致高功耗、效,早已不适合移动和AI时代。英特尔近年推出的“X86s”精简版虽试图自救,但在能效和灵活性上仍难与新生力量抗衡。
2、Arm:移动帝国的“高墙”
Arm以低功耗、高能效的RISC架构称霸手机和物联网市场,苹果M系列芯片的成功更让其在PC领域虎视眈眈。然而,Arm高昂的授权费、封闭的生态体系,以及过度依赖单一指令集的局限性,使其在AI定制化和高性能计算中逐渐失去优势。
3、RISC-V:开源狂潮的“万能钥匙”
RISC-V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彻底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修改甚至衍生出自己的指令集。这种灵活性让它在AI芯片、自动驾驶、物联网等领域大放异彩:
定制化狂想曲:企业可根据需求添加专属指令(如AI加速、加密模块),实现“一颗芯片打天下”。
零成本门槛:无需支付Arm数千万美元的授权费,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得以轻装上阵。
生态破局:全球7000多家企业加入RISC-V国际基金会,一场“去中心化”的芯片革命正在加速。
中国力量:政策红利下的弯道超车
在全球半导体博弈中,中国对RISC-V的布局堪称“战略性押注”:
1、政策东风: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
八部委联合起草的《开源RISC-V芯片指导意见》呼之欲出。这份文件明确提出:
全国推广RISC-V架构,降低对外依赖;
扶持本土IP设计企业(如平头哥、芯原股份);
建立统一标准,避免指令集“碎片化”。
2、企业冲锋:从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
平头哥(阿里巴巴):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安卓的RISC-V处理器C910,性能直追Arm Cortex-A76;
华为鸿蒙:在智能穿戴设备中全面启用RISC-V内核;
产业联盟:中国RISC-V产业联盟囊括芯原股份、北京君正、翱捷科技等300余家龙头企业,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AI时代的终极赌局:RISC-V的“弯道超车”
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爆发,让全球芯片需求量激增。而RISC-V因极致灵活,正在成为AI算力的“新宠”:
1、端侧AI的“隐形冠军”
• 低功耗优势:RISC-V芯片可在手机、摄像头等设备中实现实时AI推理(如图像识别、语音助手);
• 定制化加速:企业可针对特定AI任务(如推荐系统、目标检测)设计专用指令,效率远超通用芯片。
2、云端协作的“最佳拍档”
• 与GPU/TPU共生:RISC-V负责调度和管理AI任务,GPU负责暴力计算,形成“1+1>2”的能效组合;
• 开源生态爆发:全球主流AI框架(TensorFlow、PyTorch)已支持RISC-V,开发者可无缝迁移模型。
3、中国AI的“底层革命”
• 平头哥玄铁系列: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大模型推理的RISC-V芯片,性能接近x86架构;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通过RISC-V架构实现“端侧部署”,彻底打破算力垄断。
挑战与未来:生态建设仍是“生死劫”
尽管前景广阔,RISC-V的短板依然明显:
1、生态壁垒:从“工具链”到“操作系统”
• 软件兼容性:目前仅有Linux、FreeRTOS等少数系统成熟支持RISC-V,Windows和macOS的适配仍处空白;
• 开发者认知:全球70%的芯片工程师仍习惯Arm/x86开发,RISC-V需要一场“思维革命”。
2、技术瓶颈:高性能计算的“最后一步”
• SPECint基准测试:RISC-V处理器在整数运算性能上仍落后x86约30%,需突破指令集设计和工艺制程;
• 异构计算:如何与GPU、FPGA等协同一场“AI盛宴”,考验芯片厂商的系统思维。
3、地缘政治:标准分裂的隐忧
美国对中国RISC-V发展的警惕(如限制IP出口)和欧盟的自主芯片计划,可能导致指令集标准“碎片化”。而中国若想主导全球生态,必须推动RISC-V成为“事实标准”。
综述RISC-V 想 “一统江湖”,还面临不少挑战。生态不完善是个大问题,软件兼容性差,很多现成的软件在 RISC-V 架构上跑不起来。就拿谷歌来说,之前在安卓系统里支持 RISC-V,后来又取消了,让不少想在安卓设备上用 RISC-V 的厂商 “望而却步”。而且,虽然 RISC-V 在新兴领域表现亮眼,但在手机和 PC 市场,ARM 和 X86 已经 “根深蒂固”,想要撼动它们的地位,RISC-V 还得加把劲。
一场属于开源者的“星辰大海”
RISC-V的崛起,本质上是半导体行业“去中心化”浪潮的缩影。它打破了Arm/x86长达四十年的垄断,让技术创新回归“开放共享”的本质。
在AI重塑全球计算的今天,RISC-V或许不是最终的答案,但它代表的“自由与灵活”,正为这个行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言:“RISC-V未来市场占有率将超25%,成为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极’。”
这场开源架构与封闭帝国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概念股梳理:
芯原股份: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服务及IP供应商,已推出多款RISC-V IP核,涵盖从低功耗到高性能场景。
翱捷科技:中国RISC-V产业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单位。阿里巴巴持有公司股票6455.74万,占比15.4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北京君正:中国RISC-V产业联盟副理事单位,自研RISC-V内核用于芯片实时处理,产品覆盖AIOT、汽车电子等领域,RISC-V CPU研发正在推进中。
全志科技:携手阿里平头哥布局RISC-V生态,基于RISC-V架构内核开发的芯片产品已量产,持续推出新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
乐鑫科技:全球Wi-Fi MCU龙头,RISC-V架构降本增效。
兆易创新:MCU产品包括ARM核和RISC-V开源内核,RISC-V内核MCU新产品主要面向家电和工业领域无线互联应用。
中科蓝讯:90%以上收入占比来自于 RISC-V 架构,主营为无线音频 SoC 芯片的研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