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大的热点就是两办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这也确认了上周五指数放量站上3400点的原因。
其实相关内容有消息灵通的资金上周四晚上就知道了,可以从恒生指数股指期货晚间拉升看出端倪。周五A股消费和生育类股票大涨,消费类股票中有不少是大市值个股,所以指数能突破前期平台。
既然已经有资金提前埋伏,明天是否会利好出货,导致指数高开低走呢?我觉得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是不重要,关键是,全面牛市展开了。哪怕高开低走,指数牛市也不可避免了。
今年以来,AI、机器人和半导体等科技股如火如荼,科创综指涨了12.77%,已经突破去年国庆高点。但上证指数也就涨了2%,要不是上周五的大涨,年内涨幅更是可怜。上证 50 和沪深 300 指数也一样,到目前为止也就2%左右,而恒生指数都涨了接近20%了,差距一目了然。
虽然科技是今年的主线,但一直涨、不停涨,总要停歇一下。之前交易拥挤的板块阶段性降温后,股市通过高低切依然维持很强的热度,这是牛市的典型特征。其他压抑的成为血包的板块,遇到政策刺激,便腾空而起,由此推动指数牛市全面展开。
实际上就消费板块而言,港股消费指数缺不弱,今年以来也涨了近 30%,A 股的消费指数为什么这么弱呢?主要还是数据不行。
比如信贷2月同比偏弱,CPI、出口偏弱,消费节后季节性走弱。局部的看点主要来自二手房销售、挖掘机等行业数据。
但从股市演绎的角度,股市对其中乐观的数据定价较多,对悲观数据定价较少,反而是局部预期偏弱的数据,会带来类似降准降息、消费刺激等稳增长政策。
综合来看,1月中旬以来的上涨是牛市的第二波上涨,时间和空间都还处在初期,两会期间的分歧期已经接近结束,下一个可能有分歧的时间大概率是 4 月中季报和 3 月经济数据披露期。分歧可能会带来小波动,但除非出现黑天鹅式的宏观冲击,否则难改指数牛市的趋势。
今天的利好中,还有“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推动实现投资收益提高和消费扩容升级的良好互促”等内容,增强居民财产性收入这块去年以来提过几次了,很多人还是不太相信股市能牛起来,即便去年 9.24 行情以来,也是在犹豫和怀疑中上涨。政策的累加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如多年前房地产调控,当“京沪永远涨”成为共识之时,便是房地产见顶之时。现在,股市上涨的共识还没形成,等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时,就是一部分储蓄存款跑步进场的时候。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