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新药指数势如破竹,今年来涨幅接近30%,“AI+创新药”是核心催化剂。
谁是“AI+创新药”第一股?投资人纷纷发问,志在最快的黑马。
揭晓答案之前,先来看云顶新耀(1952.HK)一套密集的组合拳,令人目不暇接。
3月24日,公司宣布,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成功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AI技术赋能研发的最新成果,也是公司”AI+mRNA”走向国际化的明证。EVM14的意义不凡,是云顶新耀首款进入国际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同时也是首款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的国产通用型的现货mRNA肿瘤疫苗。
3月19日,公司正式启动了位于浙江嘉善工厂的伊曲莫德(VELSIPITY)生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7000万元,预计正式投产后伊曲莫德的年产能可达5000万片。该嘉善生产基地不仅将推动伊曲莫德的本地化生产进程,更将作为”AI+mRNA”技术产业化战略支点,保障公司mRNA肿瘤及自免治疗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全流程的核心能力。
3月7日,公司召开“AI驱动的自研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研发进展”线上投资人会议,全面介绍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稀缺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平台,数十名卖方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无疑刷新了市场的认知,当天公司股价大涨20.12%,创下单日最大涨幅,市场认可度体现无余。
3月4日,公司通过AI赋能研发的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一套密集的组合拳显示出,云顶新耀授权引进+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战略进入全新阶段,公司的自研能力、mRNA平台的创新优势及其全球价值,此刻彰显无疑了。
过去几年,云顶新耀一直在“AI+mRNA”赛道上潜心磨剑,目前基于自研mRNA平台三款核心管线产品(EVM14、EVM16、以及自体生成CAR-T产品)已成为其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战略的三大核心支点。此番亮剑,云顶新耀已成为mRNA的赛道排头兵,甚至能与国际巨头掰一掰手腕。
“AI+创新药”第一股,成为了云顶新耀的新投资逻辑。
逻辑是否得到认可,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真切。从3月7日云顶新耀官宣EVM16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开始,公司股价开启了加速,当天股价大涨20.12%,并重回IPO发行价上方(55港元)。经过随后几天的整固,在一系列新消息的催化下,股价持续上涨,最高触及69港元,创下近四年来新高,3月以来截至3月24日的涨幅高达36.01%,涨幅远超港股创新药指数。
一匹港股黑马蹄疾步稳,领跑港股18A创新药板块。
云顶新耀的股价曾一度承压,但随着新的叙事逻辑成型,公司来到了一个新高度。横向对比港股创新药头部公司,市值高的逾2000亿港元(百济神州),较低的也在600亿港元左右(信达生物、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百利天恒等),云顶新耀市值仅在200亿港元附近,低估不言而喻。未来伴随着公司的股价的稳打稳扎,港股主题词将是云顶新耀的价值回归。
01
云顶新耀的AI+mRNA样本
想要厘清云顶新耀的新叙事,还得从mRNA疫苗说起。
mRNA疫苗是医药史上的一个现象级突破,两位mRNA技术先驱凭此摘得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NA肿瘤疫苗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展现治疗潜力,被视为一种全新药物范式。
潜力方面,医药巨头已用真金白银做了背书。
过去几年,默沙东携手Moderna、基因泰克携手BioNTech,均在mRNA赛道展开角逐,未来1-2年将迎来多个重要里程碑。例如3月5日,Moderna宣布有望于2027年推出首个肿瘤疫苗,进一步验证了mRNA癌症疫苗的潜力。
更多业内人则认为,mRNA技术可能在10年后大爆发,烈度不逊于当下的单抗技术。其经济价值更令人振奋:Precedence Research最新报告,预计到2034年,全球mRNA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26.4亿美元。美英韩等国纷纷为此砸下了重金。mRNA巨头Moderna更是推出了生成式AI产品mChat,为mRNA药物研发赋能。
mRNA肿瘤疫苗含金量十足,投资圈自然不会无视。去年9月,中信证券医药首席陈竹领衔,发布了深度报告《mRNA肿瘤疫苗:百亿空间的新型免疫疗法》,吸引了市场目光。
环顾中国市场,确定性最高的是哪家?
细心人会发现,云顶新耀与国际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云顶新耀已成功将经过临床验证的自研mRNA平台本地化,构建了一个涵盖从抗原设计、mRNA序列优化,LNP递送技术开发到产业化生产的全球屈指可数的端到端全产业链平台,并搭建了包含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免疫调节肿瘤疫苗以及自体生成CAR-T在内的多样化管线。
mRNA是一片蓝海,但如何从中披沙拣金?这时,“妙算”算法系统立功了。
“妙算”肿瘤新抗原人工智能AI算法系统是云顶新耀基于AI深度学习的自研新抗原预测算法,可根据每位患者特有的肿瘤细胞突变,利用AI算法识别出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肿瘤新抗原,高效率、精准预测符合趋势的突变方向,打破了传统制药的困境,真正改变了研发逻辑。目前“妙算”mRNA序列算法系统已迭代到第三代,实力更强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是美国排名第二的癌症医院,实力强劲。但多个独立验证研究证实,“妙算”算法在各个排位阈值下的捕获能力均高于前者开发的肿瘤新抗原算法识别系统。
云顶新耀4年时间跻身国内创新药第一阵营,AI赋能的mRNA研发平台居功至伟。
不同于单管线、单靶点的布局,mRNA技术平台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AI赋能之下,管线成功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新药从平台生长,自研属性更有望打通出海通道,快速变现。
查理芒格曾说“要去鱼多的地方打渔”。创新药作为牛股辈出的细分赛道,吸引了众多投资人。
医药研发与医药股投资不同,后者更关注药物的成功率和商业化进展,对于具有造血能力的企业会给予更好的长期估值。通过近期一系列动作,云顶新耀向市场证明了其管线确定性和造血能力,这种确定性也引发了资金的“抢筹”行为。
02
EVM16引领价值加速兑现
AI驱动下,云顶新耀mRNA平台管线衔枚疾进。
近日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的EVM16,是一款云顶新耀自研、AI 算法驱动识别肿瘤新抗原的新型mRNA 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
EVM16 根据每位患者特有的肿瘤细胞突变,使用“妙算”系统识别出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肿瘤新抗原,设计出编码数十种肿瘤新抗原的mRNA治疗性疫苗。并通过专有LNP递送系统进行呈递,激活患者自身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和治疗癌症的目的。
临床前数据还证明了EVM16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PD-1或PD-L1抑制剂)联用后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展现出EVM16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信建投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完全由AI研发的新药有望在1-2年内成功上市,AI 有望重塑药物发现的模式。EVM16无疑是一个AI赋能创新药的绝佳案例。
关于mRNA药物,Moderna、BioNTech等头部企业在2025年-2026年都有诸多里程碑节点,持续验证了其价值,也撩拨着国内投资人的神经。因此EVM16 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的消息一出来,市场就敏锐捕捉到一个信号:云顶新耀的价值兑现进入加速期,AI+mRNA打开了无尽想象空间。
面对仅仅200亿港元上下的市值,投资人迫切需要足够筹码——股价应声大涨。
03
EVM14走向国际化
除EVM16外,云顶新耀还有多个肿瘤及与自免疾病相关的mRNA治疗药物,呈多点开花之势。
3月24日云顶新耀宣布,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已获批FDA IND,代表着公司的mRNA技术走向国际化。此外,公司还将于近期向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EVM14的临床试验申请。利好影响下,24日公司股价大涨,最高触及69港元,新高之后又是新高。
当前,无论是免疫疗法还是靶向疗法,均难以使免疫系统形成“记忆”。
EVM14是AI技术赋能研发的新成果,其特殊性在于,既是一款治疗型疫苗,也具备预防性疫苗的功能,有望让患者实现“长期无癌生存”的获益。这个角度上,EVM14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未来销量空间的天花板真是不敢想了。
此事并非孤例。从业界已有临床项目的早期数据来看,肿瘤相关抗原疫苗的确能为晚期患者带来获益,去年BioNTech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就达到了主要终点。
不仅如此,当EVM14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PD-1或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其抗肿瘤活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因此该疗法也有望覆盖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环顾全球,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疫苗研发仍处于早期阶段,大厂如Moderna、BioNTech等,都还处于I/II期研究阶段,进展缓慢。EVM14已位列该类疫苗全球研发行列的第一梯队。
“要么唯一,要么第一”,创新药的投资逻辑在这里体现。
从公司投资人会议上的口径来看,云顶新耀将推动自主研发管线的对外授权合作。考虑到mRNA的高热度,重磅BD或已在路上。一级市场的真金白银将为公司的价值做出权威背书,成为股价催化器。
从公司层面而言,EVM14成为首款自研进入国际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突破了从基础研究到全球化临床转化的关键一步。过去4年,公司前瞻性地绕开低维同质化的缠斗,直接死磕“AI+mRNA”,如今EVM14、EVM16的进展终于印证了自研实力,公司借此优势,甚至可能跻身为国际一线大厂。
04
自体生成CAR-T疗法受热捧
云顶新耀的mRNA平台,还覆盖了免疫调节肿瘤疫苗和自体生成CAR-T。
其中,自体生成CAR-T疗法采用mRNA/tLNP平台实现体内CAR递送,可在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具有传统CAR-T疗法无可比拟的诸多优点,比如现货型可大规模生产,非细胞产品质量可控,无需淋巴耗竭化疗等。
该类疗法有多“神”?今年1月8日,EsoBiotec宣布与普瑞金生物合作开发的ESO-T01的IIT研究(在中国进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并在28天发现骨髓中检测不到癌细胞。这一惊艳疗效,吸引了阿斯利康砸下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布局体内CAR-T等细胞疗法。一时间,该疗法的估值水涨船高。
云顶新耀的自体生成CAR-T项目,已经完成了一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研究,也有望于今年达到临床前候选药物阶段,赶上了这一波大风口,同样是一个潜在的“十亿美元分子”。
05
“AI+创新药”第一股推动价值重估
通过多点开花,云顶新耀的自研蓝图正徐徐展开。机构普遍预期,云顶新耀mRNA平台多项催化剂将于2025年密集落地,“研发+对外授权”双丰收。
交银国际在研报中重点推荐云顶新耀,认为其创新管线催化剂丰富,盈利增长潜力明确,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弹性。
业界对“AI+mRNA”的热捧,打开了创新药的新纪元。市场对于领跑者云顶新耀的认知,亦从“18A创新药”跃升至“AI科技”公司,带动价值重估。公司这一波股价大涨,也引领了港股创新药的反弹,扮演了龙头角色。
港股是一个高效市场,股价是基本面的反映,云顶新耀成为名副其实的港股“AI+创新药”第一股,价值已可媲美一线创新药企,那么估值也将向他们看齐,600亿港元市值是可以展望的,此中蕴含的价值跃迁令人期待。
云顶新耀预计将于明日披露2024年年报。依嘉自2023年7月商业化至2024年6月实现了2.33亿元收入,粗略推测,预计2024全年有望实现2.5亿元收入。2024年11 月耐赋康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目录内唯一一款 IgA 肾病适应症药物,也在稳定起量。因此预计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长相当不错,尤其是现金流会继续强劲。因此对于即将披露的公司年报,亦可多一份期待。
•END•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