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首个交易日,AH股医药板块全线爆发的一幕,又令医药板块旋即回到不少投资人的眼前;事实上,医药股早前在AI医疗概念催化下,牵起反攻潮,中港医药股一吐乌气,特别是医药外包(CXO)与创新药两条赛道成主要亮点。在政策的支持、业绩回暖、估值的性价比成为主要动力。今年以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800804.HK)已累计升逾28%,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指数亦累升近17%(稍稍低于恒指同期表现),不过,如港股创新药ETF(159567.SZ)亦已升超过三成,升幅甚至更胜大市。
经历了2015年、2016年高潮后,医药板块此后几年逐渐沉寂,面对医保及集采因素影响,资金持续流出。如果从2021年开始算起的话,医药板块的这一轮下跌已经持续了近4年的时间。然而,近期板块受到政策环境趋暖预期所支持,包括《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以及今年将落地的丙类医保,都是不断加快创新药发展,并给予更大支付能力的措施。在医药产业链下沉赛道中,创新药板块无疑领前。
创新药公司近年盈利状况也见改善,业内领头羊百济神州(06160.HK) $百济神州(HK|06160)$ 早前公佈2024业绩,全年收入按美国公认会计准(GAAP)计录持续增长,经调整利润更首次转正。当中重点药物《百悦泽》在美国和欧洲销售额大幅增长,去年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佔去近7成营收。公司也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利润为正,首次交出盈利时间表。
另一边厢,即将来港第二上市、中国医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600276.SH) $恒瑞医药(SH600276)$ ,转型创新药领域渐见成果。该公司主要深耕包括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自从2018年医保啓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彷制药为进入医保必须大幅降价,恒瑞医药相关业务受到重大打击。
不过,恒瑞医药透过早佈局创新药业务,相关业务如今已佔据半壁江山。公司早前公佈2024年度业绩,创新药的收入同比增长30.6%至138.92亿元(人民币‧下同),约佔总营收一半以上,成为业绩增长第二引擎,逐渐进入收成期。
于医疗行业充满挑战环境中,及时切换赛道后迎来更大机遇的,不限于恒瑞医药。以科研为核心的生物制药公司李氏大药厂(00950.HK) $李氏大药厂(HK|00950)$ 正是其中之一,公司面对近年内地制药行业环境重重困难,转向发展专利药及彷制药后,其业务策略日趋多元化,近来更交出不错业绩表现。
早前,公司公佈2024年度业绩,营收13.99亿港元,同比上升32.9%,主要受惠获纳入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的产品,包括曲前列尼尔注射液《芮旎尔》、《芮舒延 》及《曲特恪》,引进产品的销售表现强劲,《曲特恪》销售增长137.8 %%,于年内显着改善销售收益;还有优化研究及开发组合使研究及开发费用减少,以及优化管理所节省的成本。其2024年股东应佔溢利9309万港元,同比急升457.5%,毛利同比上升36.6%,至约7.53亿港元。
目前,专利药及彷制药佔集团收益近6成,收益显着增长,也使产品组合更加均衡。同时,李氏大药厂研发方向更聚焦,专注主要治疗领域的新药开发,包括心血管、女性健康、儿科、罕见病、皮肤科及产科等,使研发费用佔收入比例按年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近年,集团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多项註册证明,最近一项为环丙沙星氟轻松滴耳液,适用于治疗急性外耳道炎。公司在罕见病产品市场也持续推进,包括用于治疗成骨不全症的奈立膦酸盐等。
此外,公司旗下中国肿瘤医疗有限公司(COF)开发的继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善克钰》(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颈癌的抗PD-L1抗体)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其PD-L1联合化疗用于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治疗的适应症扩展申请也已提交,为未来的业务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另外,集团也积极应用人工智能于业务当中,正开展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与Auransa Inc.合作生产针对晚期肝细胞癌的人工智能生成药物AU409。集团正进行AU409的第一期临床试验,由2024年7月开始,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完成,标志人工智能驱动药物研发的全新时代。
由年初掀起的AI风潮,为整个港股市场带来重估之机,市场信心正在持续增强,大市数度高位回调后仍见不错承接力。大盘科技股水涨船高,加上市场目前专向更多AI应用相关概念股,医药股在政策支持下正扭转多年颓势,业绩表现同步见改善,估值水平处于相应合理水平,无怪医药板块目前成为吸引资金重新评估的投资标的。
作者:腓力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